第二天的早上,乐景走进学校前面的小广场,登上主席台,深深凝望着安静排成方队的密密麻麻的学生们。
学生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五岁。
这三年时间,学生们来来走走,最后留在这里的共有153名学生。这么多学生,乐景一个人,即便只对他们进行最基础的扫盲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说这在这三年里,学校里陆陆续续增添了三名教师。学校也经过了几番扩建,修了一个小广场。
虽然没有五星红旗,但是乐景每周周一清晨,乐景都会在广场上发表讲话,这也是塑造校风校纪的好场合。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和以往都不一样。”乐景说:“我们来聊一聊最近的事。去年的时候我应该跟你们说过,法国在跟我们国家打仗。上个月的时候,法国人的船开进了闽州马江,向闽州水师宣战。”
如果可以,他真的不想在学校里讲这些事。
学校应该是纯洁的,孩子们的课桌也应该是干净不见血腥的。他希望孩子们学习,是因为向学之心,是因为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为了国仇家恨,为了杀人。
那样的人生,太狭隘,也太痛苦了。
可惜,时代的浪潮越来越近了。
乱世……就快来了。
乱世中,很难容得下一张书桌。
他这个当老师的,很快就要护不住他们了。
也许在这个时代,学习这件事……根本无法保持最初的纯粹。
乐景敛去心中的种种忧思,淡淡问道:“你们猜一猜,谁赢了?”
台下学生面面相觑,最后,前排的一个小个子男生举起了手。
“李洋,你来说。”
李洋不假思索回答:“肯定是我们的水师败了。”
乐景有点惊讶。他没想到会从李洋嘴里得到如此回答。
他没有在课堂上提及过战事结果,他不想用这些事来打扰学生平静的学习生活。这里消息闭塞,闽州的消息应该不会这么快传过来才对。
乐景问:“你这是从谁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吗?”
李洋摇摇头,理所当然回答:“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只是我觉得应该是朝廷输了,毕竟这么多年来,朝廷和洋人打仗就没赢过。”
一口气就这样梗在了乐景心口,让他几乎说不出来话。
应该是朝廷输了。
应该。
这么多年对外战争的失败,导致就连这么小的孩子都丢掉了心气,觉得“应该”了起来。
毕竟,这个朝廷,只会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对同胞举起刀子毫不手软,对洋人就先软下膝盖。
内斗高手,外战菜鸡。
“没有什么事是应该的!”乐景第一次对学生冷下脸,他大声说道:“一次两次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永远会失败,我们也能打胜仗,我们也可以打败洋人。”
赤旗招展之下,到处是不愿做奴隶的人。
“战争输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心气输了,没打之前就觉得我们会输。我们为什么输?我们凭什么输?这些你们想过没有?”
李洋受到了惊吓,他近乎恐惧的看着台上的校长,此时的校长脱去平时温文尔雅的模样,变成了一头咆哮的狮子。李洋从来没见过这样一双眼睛——仿佛要把整个世界燃烧殆尽。
“在这次的闽州海战中,我们的水兵和法国人死战到底,最后共有七百多人殉国,其中就包括我的四名同学。可是战争还是失败了,我们输了,他们的挣扎似乎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的死亡也似乎是没有意义的。”
乐景望着台下的学生,满含热泪,身体轻轻颤抖,从未这么脆弱,也从未这么悲愤,他近乎声嘶力竭大声质问所有学生,“你们说,他们的死,有意义吗?”
台下学生惊恐的睁大眼睛,不知所措的望着高台之上的男人,他此时面目狰狞的模样看起来是那样可怕,也是那样的悲伤。
“对、对不起,我不该那么说……”李洋下意识道歉,望着老师悲伤的模样,他的内心也终于浮现真切的难过起来,他大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有意义!他们的死是有意义的!”
于是乐景就问这个小个子的少年,“你说,他们的死有什么意义?”
李洋绞尽脑汁,断断续续回答:“我、我也说不出来有什么意义,但是……但是我觉得他们的死亡是有意义的,他们是不会白死的。”
未来的李洋将军,永远不会忘记此时发生的一切,他把今天视作一切的起点,若干年后,还能清晰回忆起先生给予他的回答,从此改变了他一生的路:
“你可以毁灭一个人的肉体,但是你绝不能毁灭他的精神和灵魂。”
“只要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巍峨中华,崛起于四海,那么一切的失败,一切的死亡就是有意义的。”
“我知道我现在说的话对你们来说太过深奥难懂,你们可能根本无法理解我的话,甚至觉得我发了疯,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这番话,在今后的人生中做一个勇敢坚强,对国有用的人。”
乐景最后对上李洋们迷茫的目光,然后沉默着转身下了主席台。
主席台下方,是和他一样红着眼睛,满眼是泪的三名教师。
孩子们茫然诧异的看着他们哭得泣不成声的老师们。
此时的他们无法理解校长话语中深沉的感情,他们也无法理解校长背后的深意,但是这不妨碍他们看出来他们的老师很难过,这种奇异般的光景烙印在他们的记忆里,化作无形的洗礼。
“真好啊,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留着八字胡的先生泣不成声,抖着嗓子问乐景,“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
“会有的。”乐景坚定回答:“我做过一个梦,梦见山河太平,海晏河清,孩子们都在读书,老人们也可以无疾而终,所有人都在笑,所有人的烦恼都无关乎国仇家恨。”
“是个好梦啊。”又一位先生深深望着茫然无措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可以替我们看到。”
“他们会看到的。”最后一名先生笃定说道:“我们不就是为了这个梦想,来到这里的吗?”
这三位教师,都是海外华人。
在知道乐景在国内办学,缺少老师后,他们就不远万里,来到了这间小小的乡村学校,将自己的学问播撒在了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从此以后,乐景的梦也是他们的梦。
……
在让学生自习后,乐景和这三位先生一起在办公室开了一个小会。
乐景说:“这三年来我们在昌平村的试验收获了良好的效果,我认为是时候将昌平村的经验向海州其他乡村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