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朱标望见宋濂等文臣也在其中,不知是怎么串联起来的。

遇到这样的发难,李善长仍安稳站着,脸色不变,气度雍容,似乎压根不担心勋贵们的班班劣迹,反而微微抬头,用一双清醒沉着的眼睛望着朱标,仿佛是说一切听他决断,自己毫不在乎,只有一颗赤子忠心。

被他这么一看,朱标还真的心软了一下,想起以前李善长教导自己的那些日子。只是他连刘基都可以放下,连韩林儿都可以不救,恰逢这种两派争斗的时候,怎么会再次犹豫,只点头道:“准奏。”

刘基跪下:“臣领旨。”

等他谢了恩起身,朱标立刻道:“退朝吧,卿等还有事说,写奏本上来,父皇御驾出行,朝廷诸事有赖诸公,还望你们各自勉励,不要做出什么不法之事,诚意伯的办法很好,这样的检举之办法,每年做上几次,对风纪的纠察想来很有帮助。”

群臣虽还有话说,只能憋在肚子里,目送朱标回宫。

出去的路上,杨宪凑到刘基身边,扶着他的胳膊走着,他的脸颊红润,目光有神,整个人透露出一种浓重的兴奋之感,压低声音道:“先生,我还以为你又改主意了呢,是我多虑了,你看那些勋贵,吓得脸都白了,咱们这次拿谁开刀?”

刘基叹了口气:“你说拿谁开刀好呢?”

“啊,这可得好好挑选。”

杨宪一听刘基有意让自己拿主意,顿时喜上眉梢,他最擅长搞这些情报工作,想找谁的纰漏,几乎一找一个准,鸡蛋里也能挑出大骨头,指哪打哪,这次有太子首肯,又有刘基担保,当下打定心思要先办几个得罪自己的官吏。

“那么你就好好想想吧。”刘基道,“我累了,也还有些事要办,你没有大事便不要来刘府,省得落人口舌。”

“好。”

杨宪从话语中敏锐地感受到刘基对自己似乎有些冷淡,惊疑了片刻,也没放在心上,刘伯温的不苟言笑与不近人情是出了名的,不差他这一个。

众人分先后出了门去,走到允许乘坐马车的地界后,各有各家的下人接应,一时间车轮滚滚,尘土飞扬,应天的繁华添上许多慌乱,数不清的管家小厮在城中奔波回转,打听太子的真正心意,并且纷纷向刘府递去请帖,礼物一车一车的准备。

相府外更有不少人等着进去,抢着挤着要先见李善长,请他解释解释今天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早就知道,又该如何应对。

这个时候,谁越着急,就说明谁平日里犯下的罪行越多,落在别人手里的把柄越严重,救谁也不该救他们,救谁也救不了他们,于是在回府的路上,李善长猛吸一口腰上的香包,咕咚一声倒在身后的管家身上,对外称病。

--------------------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评论提到朱亮祖应该是胡惟庸案时杀掉的,这个确实,但这边因为半架空,加上要考虑情节问题,所以许多东西都不一样,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了解,不能当作是真实史料哦。

刘基的话来自一些资料:

帝幸汴梁,基与左丞相善长居守。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令御史纠劾无所避,宿卫宦侍有过者,皆启皇太子置之法,人惮其严。《明史》

叶子奇《草木子·杂俎篇》:元朝末年,官贪吏污,始因蒙古、色目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各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勾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钱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补得职近曰好窠窟,漫不知忠君爱民之为何事

“掌钱谷者盗钱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御制大诰·谕官毋作为非》

“咸言有司贪墨,守御官军扰害,以故逃窜山林,群聚为盗”(《明太祖实录》)

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苟贪贿罹法,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明太祖实录》)

第168章 皇后与后宫

御花园的树林小道中。

夏花将落,暑意消退,秋风渐渐刮起来,宫殿向天空伸出的檐角仿佛勾住一片白云,儿童的嬉戏声回荡在草木之间,为肃穆的紫禁城染上与民间麦田里相似的温暖。

“静宁,快过来。”

马秀英穿了一件绿绸缎滚边的月白长裙,发鬏轻挽,上面插着一支金色的凤样簪子,行动间贵气十足而不失端庄妩媚。

此时她正蹲在地上,一手搭着膝盖,一手握着一个彩色的风车,呼唤公主向自己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