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上,那大喇叭的声音十分洪亮,小十四只是做了个雏形出来,他皇阿玛手下能人无数,这大喇叭已经是量产了,听说还给军中配备了许多。
用来喊话不能更方便了。
但是现在么,用来吵架了。
太子殿下风度翩翩的据理力争。
大阿哥却有点焦躁,他一个武夫跟皇太子挣这么一个编书的名头,太说不过去了。
期间三阿哥见缝插针。
小十三看的满头雾水,小十四却拉着他小声嘀咕:“人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看那哥三个也差不多。”
小十四的话,让小十三呲牙一乐:“我觉得大哥不该挣这个差事,他就不是能安静坐下来读书的人。”
“我觉得三哥最合适。”小十四直接就表明立场了。
小十三看了他好几眼:“我以为你会支持太子哥哥。”
毕竟,四哥是跟着太子哥哥的人,他们俩一个是嫡子,一个算是半个嫡子。
“太子哥哥,事情太多,忙不过来啊!”小十四说话有点阴阳怪气的样子。
不是他看不起太子殿下。
说实话,太子殿下的确是很优秀,只是太优秀了。
太子自小养在宫里,由康熙皇帝亲自抚养长大,文韬武略,无一不精。
在学业上虽然有所成就,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就有些惨不忍睹了。
因为包括康熙皇帝在内的人,都不停的在他耳边强调一点:你是储君。
储君是什么?
国之储君!
未来的君!
他又是嫡皇后所出的嫡子!
赫舍里氏对他全力的支持,皇帝对他的维护和器重,老师们对他的赞许和吹捧,大臣们希翼的目光,让太子从一开始就飘飘然了。
除了康熙这位阿玛,太子跟剩下的人总有那么点居高临下的态度,因为他有那个傲慢的底气。
这种情况,在现代有个特别有名的词汇,叫“捧杀”!
还有一句俗话: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小十四不知道康熙对太子到底是不是实行“捧杀”策略,只是现在看来,他就觉得是“捧杀”。
不然的话,皇太子怎么会日此行事?
明知道编书是个耗费很长时间才能见到成效的事情,还要跟三阿哥一争长短,还要跟大阿哥御前争先?
皇太子要是什么事情都掺和一脚,皇帝就真的不在意?
但是如果不想让太子当继承人,那就别给他那么大的希望,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记得历史上记载,这位太子被两立两废之后,被封为理亲王,这封号可不怎么样,尤其是雍正帝继位之后将其改名为“允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幽死于紫禁城咸安宫,并非是电视里演的那种,被放出宫,在郑家庄那里安享晚年,出宫的是他的子孙后代们,即便是出宫,也跟圈养似的,走不出京郊六十里地。
理亲王享年五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