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 125 章

12月下旬,大黎第一份报纸正式发行。

安排了无数人在人流密集的茶馆街头宣传造势后,很快,京城里大部分人都知道了,这是一份由数位翰林大学士与太子殿下共同编写的,刊载了新闻时事,政论讲解,精彩趣事,诗词歌赋等为一体的读物。

这一消息迅速在文人之间风靡,他们对此半信半疑。诗赋与时事就算了,怎么还有政论讲解?

往常民间随意讨论政治问题,一个闹不好可是要杀头的,这是怎么了,突然就放开让他们随便说了?

“这位小哥,你说这报纸确实是太子殿下参与编纂的?”

安排好的小哥不满有人质疑他,双眼一竖:“这还有假,我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拿太子殿下开玩笑啊。你们若不信,亲眼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报社就在国立图书馆斜对面,朱红匾额那块,听说今天一共印了500份,我过来时已经快卖光了,你们要买可得趁早。”

刚才质疑的书生道:“多谢小哥,我这就去报社看看。”

旁边立刻有人说道:“我也去买一份,看看是不是如刚才所说,真有时政要闻。”

“同去。”

到了中午时分,报社门口已排了长长的队伍,全是一水的穿着长衫的读书人。

有翰林大学士们和太子殿下这两个在读书人心中极有分量的活字招牌,想来内容怎么也不会差到哪去。

排在前面的已经拿到了,迫不及待地就站在门口开始阅读。

一份报纸才十文钱,每周发行一次,一周省下来十文钱,对大部分人来说没什么负担。

排版是参考了现代那些印刷精良的报纸,版面布局合理,一目了然,横着写的文字使阅读更加顺畅,标题正文等不同内容用不同大小的字体区分开,哪怕没有图案过渡,一大张纸上密密麻麻塞了这么多字,看着也丝毫不费眼睛。

“竟然有陛下的写的文章!!”

一声惊呼让排队的人争先恐后地围过来。

“什么?!竟还有陛下的文章??里面写了什么?”

“竟然能让陛下在报纸上发文章,不愧是太子殿下啊!”

“你快些给我们念念,到底是祭天祈福的祝祷文,还是什么文?”

被围起来的那个书生大致看了一遍,颇有些不可置信地抬头:“竟是对今年一整年的总结,以及对下一年的规划!”

在直播间里跟着上课看新闻的次数多了,所有人对这几个词都十分熟悉,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再一次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有人惊得几乎维持不住面部表情,瞠目结舌道:“这、陛下、陛下怎么突然会把这些事告诉我们?!”

“对啊,从前他都不让百姓过度议论朝政,怎么突然就自己愿意说出来了?!”

“这真是陛下写的文章,你没看错吧?会不会有同名的?”

拿着报纸被围起来的那人不耐烦地翻了个白眼:“我又没老眼昏花,怎么会连陛下的名讳都认不出来,再说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敢和陛下撞名字,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

旁边的人若有所思:“或许……是看了新闻联播受到了启发吧。”

另一人附和他道:“你说的不错,从前是从前,现在是现在,不说陛下这等雄才大略之人,就是我等,不也受直播的影响,改变了许多吗?陛下如今愿意将朝堂上的事拿出来,光明正大地与百姓说,这是好事。”

几人正在讨论间,听到又一个买了报纸出来的人喊道:“还剩下不到20份了,要买的可得快点。”

围着的人群呼啦一声散开,老老实实继续排好队伍,排到前面的心里一阵暗喜自己的份,排到20名以后的,就只能唉声叹气地离去了。

今天是大黎周报发行的第一天,钟荧也跟着围观或排队的人群,观察第一天的售卖情况。

以目前的识字率,以及没有任何预热的情况下,一上午卖完将近500份,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了。

而且刚才许多人都没买上,或许可以考虑加印,再印500份出来,当天卖不完也没关系,慢慢卖就行,上面有皇帝及当朝列位大儒的文章,有的是人愿意买回去收藏。

没有切掉弹窗,她继续跟着这群买了报纸就在门口开始看的人,想听听他们的评价。

“竟然还有张承望老先生的文章!天下哪个读书人不仰慕张老先生,如今只需十文钱,就让我等能够拜读他老人家的文章,何等幸事!”

“你们看这首咏梅,竟是太子殿下的诗!从前只知道殿下爱民如子,至贤至明,今日才得知,文采竟也这般好!”

“快看最后一页,上面说,从今日起广收稿件,任何人都可以给报社投稿,不限身份,不限题材,哪怕是话本小说都可以,若是被选中了,还能拿一笔稿费,费用根据名气大小与读者的受欢迎程度来决定。”

“更重要的是,不论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都不会因言获罪!”

这是个出名的好机会!几乎所有人都在心里这么想着。

十年寒窗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飞黄腾达,为了碎银几两,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

现在有个绝佳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没有人能忍得住不心动的。

人群很快又散去,看他们个个眼神闪烁若有所思的模样,估计全都回去扒拉以往写过的文章,或者重新写稿子去了。

虽然没有听到一个明确的评价好还是不好,答案已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钟荧又将镜头切到周宸烨处,看到某处宫殿内,他正拿着一份报纸给周显看。

耐心等他们说完,她才说道:“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其实做得已经很好了,但它依然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

周宸烨一怔:“还有什么问题?”

“成本问题。”钟荧道,“殿下,难道你没发现吗,印刷的字体太大,就意味着每张纸能印的字大大减少,在不删减内容的前提下,只能增加纸张,虽然现在看不出来什么,但等以后发行的数量大幅提升,这些支出就成为报社的一大难题了,就算殿下没想着赚钱,总不能一直依赖朝廷贴钱办。”

二人听得连连点头,周显问道:“那你说,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

钟荧微微一笑:“硬笔书法了解一下。”

这也正是她提出办报纸的目的之一,若是一上来就说要在民间推广硬笔书法,定会遇到重重阻碍,但若是拿成本说事,就很容易说得动能做出决定的这两个人了。

看到太子牵头的报社用这种小字印刷,受到启发的民众也会跟着尝试,时间久了,也就知道硬笔的好处和便利。

当下识字率低,全民文盲的困境,除了知识垄断,书本贵,读书贵以外,消耗的大头笔墨纸砚也是一笔十分昂贵的费用,普通人家里根本不可能承担得起。

但若是换了可以大批量制作便宜好用的炭笔等,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读书贵的问题。

毕竟只有教育,才是一国的根本,也是走向壮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