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铁轨马车

因为在李元霸的构想中,棱堡的守卫全部由军校训练完成,当他们面对小股敌人的时候可以轻松自保。

面对敌人的大部队时候,更可以通过铁轨,快速的撤离。

而铁轨则可以实现快速的支援,一个地方有变,就近的军营可以马上支援。

这样的防御体系,绝对可以把草原牢牢的锁住了。

甭管你草原上什么王,什么可汗。

通过铁轨将草原围起来之后,赶着你只能向西边走,至于被赶走之后怎么办的,要么接受劳动改造,先老老实实的种几年棉花。

要么就是像匈奴人一样,离开亚洲大陆,不远万里去欧洲大地看看。

因为靠近草原,马匹更容易获得。要知道在草原上,棱堡也可以作为驿站,让拉车的马匹在中途进行更换休息。

这样的话,通过红砖搭建棱堡,通过棱堡实现支撑节点,李元霸就可以完成对草原的渗透和控制。

至少在突厥人发明大炮之前,他这个策略可以说是无解的。

很多人以为造铁轨的造价很高,其实完全想错了,相对于修路来说,铺设铁轨要便宜的很多。

因为铁路对道路的平整性要求比马路低太多了,通过枕木、路基的调整,只要不是起伏很大的地面,都可以快速的铺开。

而且因为承载的是马车,相对来说铁轨本身的铸造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只要钢铁跟得上,“工字型”的铁轨的造价也低很多。

最最关键的一点,塞外草原多是平川,很少有丘陵山脉阻隔。

在太原闲着的时候,李元霸就曾经造出过一小段铁轨,让太原商业者联盟的人惊呆了。

看过那铁轨的运力之后,这些人都知道,草原种植棉花的计划,十拿九稳了。

无论当时的突厥人有多么强大,只要他们没有办法应对铁轨和棱堡,他们就只能被从草原上赶走。

这才有了这次众多世家跟着李元霸一起来雁门关开府建衙,人家也不是傻子,看不到计划的可行性,怎么会轻易的跟着下注。

现在来看,一切进展的出乎意料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