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导演和教练之类的,基本上都是刘妮儿半捆半诱惑,从人家的梨园行当里挖来的师傅。
这些师傅先经过李元霸的指导,所谓指导其实就是回忆前世看过的话剧,想想那些表演所需要的一些要素,然后由师傅来重新包装,形成相关的经验,再加上不断的演出调整,逐渐总结出来的。
而剧本,这其实是个老大难,不过好在不是自由创作,而且军中巡演一遍需要十天半个月,还要一段时间的排练,所以催更不是很急,刘妮儿给安排了几个懂写字的热帮李元霸捉刀。
写着写着,有几个的文笔白话的厉害,加上现在大隋也没什么正经出身机会,就索性再也不去看什么春秋孔孟了,专心的给李元霸做起了抢手。
但剧本这玩意实在是需求量不大,李元霸一拍脑袋,就弄出了报纸。
因为只是在娄烦和军政府发行,加上识字的人不多,每天就是两千来份,成本也不高。
报纸上主要是分几块,第一版主要是内部通告和信息发布,包括晋升啊,部门招聘啊还有未来的军政府工作方向啊等等,涉及的内容不多,毕竟现在军政府只管着娄烦新城和铁路沿线。
第二版是商业信息,包括各种新产品的介绍,订购方式还有招聘广告,没办法,现在各个工厂缺工的厉害。
虽然现在流民来到太原商业联盟的产业,就会被安置下来,进行培训,可是还是缺人。
李元霸把摊子铺的太大了,各种军工厂不说了,都是用人的大户,就是各家纺织厂,也是如此。
还有各种铁路、物流、食品,还有军政府,到处都缺人。
但所有经过培训学校的工人,是统一分配的,只能优先保证要害部门的缺口,并不能满足各家工厂的缺口。
于是乎,工人的家属、同乡,乃至老家的没出来的佃户、穷人,都成了这些工厂负责人的目标。
因为如果介绍过来的工人经过培训学校后分配,会优先共给介绍单位的。
虽然大多数工人根本就没有识字能力,可是架不住李元霸的扫盲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