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霸反问:“难道,你不希望这个世界充溢了仁义礼智吗?
你难道以为这个世界不仁不义不礼不智是很凄惨的吗?
在这个世界,人类如何生活?”
“这个……”来济无话可说,可是还是反驳:“那也不可以证明这个是人心所思,而也许是圣人体悟天理呢?”
“圣人当年我记得是周游列国,当年春秋战国之时,周天子衰落,诸侯相互攻伐。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所以圣人所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希望重塑过来的品德。
而天灾人祸,把人类一切品德都给歪曲,这个是何等凄惨的?
我想,如今我大唐刚刚树立,天下刚刚太平没有多久。
你们应该晓得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的道理。
我们前隋也只是天灾人祸数十年而已,可是那个时分春秋战国之时,天灾人祸五百余年啊!五百余年的动乱,在这个乱世外面可有仁义礼智可言?”
“只要得到了,才会真正的领会到难得可贵!孔圣人周游列国,我以为他并非是从上天那里失掉了所谓天理。
他正是看到了有数百姓在乱世当中希望需求仁义礼智,需求君王有一颗仁心,实行暴政。
人与人之间要有义,这样维护大家的敌对。
至于礼,是维护大家次序的基本,有了足够的礼,那可以最大限制的防止和平,维护大家的生命。
至于最初的智,谁不希望本人是聪明人,谁不希望本人能读书添加智慧?
正是由于在那个天灾人祸之时,这才是大家所需求的东西,这才是圣人所倡导的。
由于这些都是天下万民所需求的,他们才会发明了这门‘人之所需’的儒家学派。
所以,这个仁义礼智,乃是人之所需,并非是真正的天理。”
来济再次反驳:“那难道就不可以是上天晓得了人之所需,这才……哦!”???
来济忽然发现自己这句话十分愚笨,竟然供认了上天是晓得了人之所需,这才制定了天理了。
假如真的这么说,那不就是供认天理是由人心所需的东西构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