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意义重大

没有!

王翰赶紧问一句:“监军,水泥真能把路修到西域?”

李元霸点头道:“没错,绝对可以!”

一听这话,王翰大喜过望:“我在西域几年,深知西域都护府的艰难。

一方面既要对付梁师都军队,另一方面还要和大食打,需要的军队、粮草、军械难以运到,这才让大食猖狂。”

“要是有了一条路,西域都护府需要的粮草,军械,援军源源不断的开到,大食还能蹦到天上去?”

西域离内地太远,援军难以到达。

道路限制了唐朝在西域的发展,要是解决了道路问道,唐朝在西域的实力会大增,影响会非常深远。

顺便说一句,著名的丝绸之路虽然于东西方地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问题在于,这是一条商路,而不是军用坦途。

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会因为绿洲和沙漠的变化而经常变迁,也就是不固定。

因而,丝绸之路用于通商可,用于军事不行。

听了王翰的话,李元霸眼前浮现出一幅宏大的图画,一条水泥路从长安修到河西走廊,再从河西走廊修到西域。

西域都护府需要的援军、粮草、军械源源不断的开到,原本处境艰难的西域都护府陡然之间财大气粗了,和大食帝国在西域大打出手。

一路往西,不断打败大食帝国,占领其土地。

唐朝信心十足,再把这条路修到阿拉伯帝国的中心巴格达,再修到阿拉伯世界地圣地大马士革,再修到埃及地开罗,再修到地中海之滨,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要知道,在公元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才刚刚兴起,中东地区还没有实现伊斯兰化,穆斯林的地位还没有到达神圣不可侵犯地地位。

这时候,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拥入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梁师都呢?

梁师都先是接受印度文明,后来,由于华夏文明地涌入,取代了印度文明,梁师都百姓对华夏文明认同了,这是唐军此次征战成功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中东地区对华夏文明的接受程度相当高,在唐太宗时候,波期帝国因为不敌大食帝国,派人向唐朝求救,要求唐朝出兵。

唐太宗考虑到道路不畅,军队无法补给,才拒绝了这一要求,导致波斯帝国的覆没。

最后,波斯帝国的国王辗转来到长安,并老死于长安。

唐军若是扫荡了大食的军队,中华文明大规模涌入,十数年后,百年后,数百年后,中东地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一定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