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讲合作社

可是土地兼并并没有事实上的提高生产能力,只不过是把土地所有权的那张“纸”移交到了另一个人手里面,那个人就是借用了这张纸无偿的拿走那些农民的一部分收成。

事实上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并没有改变,这样事实上更适合牛耕。

马耕的缺点,这些百姓也都说了。

马容易生病,并且价格比起牛高很多,再加上马吃的食物很好,使用成本相对高昂。

再加上普通百姓小农经济的模式之下土地不够多,自然无法能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并不需要马耕。

“呵呵,这个马耕,其实和后世的农机差不多。

后世的各种农业机械,虽然农机耕地等等效率很高,动辄能够一天耕地几十亩上百亩的。

可是百姓用不着,后世的百姓平均耕地不过是几亩地,用不着那么好的农机。

再加上农机价格高昂,这样在这种经济模式之下,自然显得华而不实了。”

“其实如果使用农机,如果在耕地数量少,自然是不值得。

可是一旦耕地数量达到了一定规模,那反而成本降低了很多,比牛耕更好的多了。”

李元霸当然不是那种绝对不接地气的人,他只要把后世的农机的经验带到古代的马耕也就可以了。

马耕适合那种土地多,耕地面积需求很大的农户。

也就是说耕地面积越大,那马耕反而是越是值得,越是成本低廉。

虽然马匹要吃粮食,可是马匹效率高。

如果用来耕小块地,那自然是不值得的。

可是如果大面积的耕地,越是大面积反而成本相对较低。

李元霸甚至估算过,如果面积足够大,那大规模采用马耕,那最后马耕的成本也许也就是牛耕的八成左右。

当然,前提条件是耕地面积够大,把这个成本给分摊下来,这样有助于他们分摊成本。

可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确实很难让他们有这种想法,让大家都认为是马耕成本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