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发电方面,赵总也是心系国家,愿意投身进入这个行业,根据赵总的项目申请,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将我国发电量从1981年的3000亿千瓦时出头翻一倍到6000多亿千瓦时,根据我们的专家评估,这些计划都是可行的,同时我们国家计委的相关同志也是支持的。”
“能源短缺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发电问题,赵总帮我们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智能电网的建设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则是建设资金短缺,财政部预计今年的财政收入才2000亿左右,留给我们的预算捉襟见肘了。”
国家计委的领导说完,与会的财政部官员说道:“我们财政部确实难于拿出大笔资金投入到智能电网的建设,虽然我们认为确实有必要解决目前电力短缺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根据国家财政盈余的实际情况,慢慢来建设,没有必要太超前建设。”
财政部官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在问题僵持住了,都认可建设智能电网的必要性,问题就出在是否要大规模建设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慢慢建设。
按照财政部的话说,量入为出也算是一条稳妥的路子,但是有时候经济账不是这么算的。如果一切稳妥的话,那么之后的几年财政收入不会增加太多,那么电力短缺问题始终伴随左右,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进一步也会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
都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赵一知道该自己发言了,不然也不会让自己来参加这个会议,也许他们就是想让自己这个“财神”来解决这个问题。
赵一接过话头说道:“在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我已经预估到可能存在财政收入不足,无法支撑这么大规模的智能电网建设问题,但是如果不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那么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会受到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现在不大规模投入,那么往后电力短缺的魔咒一直会伴随我们很久,所以我认为长痛不如短痛。”
“而且我们其实增量建设也不算特多,目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将能源资源富裕地区的电力输送到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所以开始只需要建设几条骨干输电线路,新增的局域配电系统上马智能电网,而存量电网则可以根据财政实际情况以及后续电网盈利情况慢慢进行改造即可。”
国家计委的领导听到赵一的话,接过话头说道:“我们已经就赵总说的情况探讨过了,自有资金还是不够,目前还差200亿元左右的缺额。”
听到领导这么说,赵一也不在藏着掖着了,直接说道:“如果只是这点缺口,那么我倒是有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