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里盘算着各种主意,渐渐把纠结和不甘抛到一边,开始计划起来,“那我们得带上一些夫子,学堂先建起来,缺什么不能缺教育。”
英亲王瞥他一眼,知道他打什么主意,倒也没反对,“行,你想办法忽悠一些时运不济的书生跟我们走,不管以后是当官,还是当夫子,都需要人。”
他可是徒家血脉,孩子们离开大楚,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儿,必须学习中原文化。
两人开始商量起,需要带走哪些人,准备哪些物资,以及怎么招到合适的兵丁。
宋将军的军营倒是可以帮忙训练,但他们也需要一个会带兵打仗的人,不然没有良将,就是散兵游勇罢了,成不了器。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很多宗室王爷府邸,他们一边兴奋,一边谋划着,有对未来的担忧,但更多的还是激动向往。
这可是立国的功业,可以载入史册的。
啊,对了,是不是那些会写史的,也借一个走?
听说外邦都不记录历史,相当于没了传承,不好不好,他们可不能这样,史书也要带上,他们可是大楚人,怎么能忘记老祖宗的历史呢。
而公主府,公主们以前很少插手外面的事,自然对官员不熟悉。
驸马们虽然可以参与政事,但官位普遍不高,很少有爬上高位的,大部分安排一个闲职,然后和公主一起荣养。
他们共同的儿子倒是可以参政,只是自小娇生惯养,文武才能和那些卷出来的官员没得比,因而无法和宗室王爷们比人脉资源。
但驸马有自己的家族,因为宗室人口少,公主郡主更少,为他们选驸马,家世都不会太差。
驸马人选不要求才华,但要长得好,琴棋书画都懂一点,才能和公主相处和谐。
因而驸马的家族,要么显赫要么清贵,总得占一头。
这就意味着,必定有不少族人,族人中不少在朝中当官。
当公主把皇帝的安排说出来,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还有这好事?
“真的可以留人在朝中当官?以后子孙出息,也可以回来考科举?”其中一位驸马的父亲道,面上满是错愕。
“是,皇上一言九鼎,必不会食言,不过皇上也说了,做官可以,需要避嫌。”公主肯定的点点头。
“这是应该的,”驸马父亲道,激动了一会儿,好不容易平复下心情,立刻召集所有族人开会。
他们一族总共四五百人,光在京城的就有一百多,又不是各个能做官,大部分还是读了几年书后就放弃了,改做别的营生。
其实真正能当官的,也不过五六位,有时候甚至更少。
现在其他人都有机会当官了,即便在弹丸小国,也能发挥一下才能不是?
另外他们的姻亲中,也有一些好苗子,可以试着说服看看。
“名单我会尽快列出来,然后由你提交上去,争取把打咱们家地盘的时间往前提提,”他对公主儿媳妇道。
公主立刻点头,“是,公爹去忙,儿媳告辞。”
宫外因为苏叶的狠辣手段,以及出人意料的决定热闹极了,而最淡定的一家就是陈景轩父子了。
陈景轩看着地图上那片土地,对儿子道,“这真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还和未来大楚地盘相连,治理得好,以后你子孙的荣华富贵都有保证了,还不用担心底下人反叛。”
毕竟就在勃固南面,等到大楚完全拿下勃固,就连在一起了。
有强大的大楚在,底下人只能对他俯首称臣,不敢有丝毫逾越。
“儿子明白,”陈铭郑重点头,“只是父亲,儿子手上没有人手。”
“你放心,我会为你安排好,”陈铭拍拍他的肩膀,“成婚后就尽快过去,宋将军那边已经准备好,不出几月,你和晨阳公主的地盘就要打下来了。”
他是不打算陪儿子过去的,倒不是为了外甥女什么的,此时的苏叶已经不需要他保驾护航了。
是他本身担任着重要事务走不开,相比儿子那弹丸小国,自然是大楚的事更重要,这才是他们的根!
苏叶安排给陈景轩的,是在全大楚各地建立学校,建设岛屿上一直藏着的那种学校。
她打算全面培养人才,进行技术革新,在欧洲之前实现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完成的工业链,以及全技术普及,需要大量人才。
这一点她不打算让朝廷牵头,现在儒家正统依旧是主流,改变太难,不仅难在触动现有阶级的利益,更难在改变人的思想,以及科技人才还不够。
等到人才呈现规模化趋势,届时不改也得改了,培养出的新式人才,也想要往上爬,成为士绅阶级,而不是一直为商业服务。
届时,她会响应全社会号召,对整个朝廷进行从上而下的改革,让其适应工业社会进程。
目前苏叶已经拥有第一批这方面的人才,无论建多少所学校都不会缺老师,更不会却生源。
能上学认字,老百姓怎么可能不愿意呢。
只要学费不太贵,他们咬紧牙关也愿意送孩子们去上学。
再有宣传部的安孟文会帮忙,争取让全大楚百姓都知道,新学校是教什么的,学会了就可以轻轻松松赚钱,不用下地干活,多好。
即便不能当官,也是无数百姓的追求了。
苏叶有钱,已经多到数都数不过来,不需要朝廷支持,就能做到普及教育,那又有什么好犹豫的。
而这件事只能交给陈景轩,海岛上的学校就是他一手筹建起来的,此时也是得心应手。
陈铭跟在父亲身边,知道他在做些什么,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当然不会强求。
而他正好也需要大展拳脚的机会,以前在宫里,他一直小心翼翼,什么都不敢做。
现在有机会自己当家做主,万分高兴,也没想过让父亲插手。
父子俩达成共识,都很满意,决定尽快给儿子办婚事,宋将军可不等人。
宫外热火朝天,宫里则要冷清的多。
太上皇知道苏叶做的事后,头疼不已,思考许久,还是让夏金忠请她过去,借口是一起用晚膳。
“你真决定这么做?不怕他们反客为主?”太上皇严肃问道。
“有我在,他们没机会!”苏叶认真道,“如果我的子孙不争气,被他们反超了,最后入主中原,也还是我徒家血脉,不是吗?”
最重要的是,他们出去,苏叶要求带着一整套教育体系过去。
也就是说,他们在外面,接受的也是华夏传承了五千年的思想和文明,那就是同根同源。
大楚未来有可能不复存在,但华夏文化传播的越广越好,最好成为全世界都要接受的文化和思想。
学汉语,讲论语,出口之乎者也。
啧,灭国算什么,灭文化才有意思呢。
当然了,苏叶也没那么霸道,就是想华夏文化渗入到世界各地,所有人学习自己国家文化的时候,也接受华夏文化的熏陶,多好!
毕竟他们可是讲究和而不同,兼容并蓄,而不是排斥打压,不是吗?
太上皇想不到这一层,见她坚定自信,也就不再劝了,只道,“等晟儿那孩子在天竺站稳脚跟,老四一家就交给他吧。”
倒不是对徒机心软了,就是觉得徒晟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做国主也寂寞,他的那些兄弟过去与他作伴,全当废物利用了。
“可以,”这不是什么大事,苏叶同意下来。
见她答应,太上皇心里卸下一块大石头,开始关心起战事来,“什么时候开战?”
“一月后吧,”苏叶想了想,“粮草已经准备好,从周边挑拨过去了。”
“兵马也已经从大漠和西域出发,届时我去与他们会合就是,”戚若道。
“戚家人要不要调来京城,大漠毕竟苦寒,”太上皇关心了一句。
“不必,”戚若缓缓摇头,“他们要是想,自己会争取。”
戚家大部分都是武将,按照苏叶的规划,未来几年都不缺仗打,他们在军营正如鱼得水,哪肯来京城当富贵闲人。
就是老一辈,也更愿意在东北老宅,教导儿孙,反正他们已经习惯了东北气候。
太上皇看了苏叶一眼,见她没什么反应,知道以她的心性,不会忌惮戚家。
只是他也担心,等到下一代该怎么办?
他们能压制战功赫赫的戚家吗?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苏叶道,她和戚若的孩子,怎么可能差。
就算天生愚钝,她也能从系统那里购买开智丹,搞一个学习系统都是可以的。
再加上她从夏洛克那里学到的思维宫殿等学习方法,还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继承人,就该一头撞死了。
从太上皇宫殿出来,苏叶主动牵起戚若的手,两人一起漫步在寂静的宫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