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笑容轻浅却充满了力量,仿佛那样的生活不是美好的期盼,而是唾手可得一般。
让一个家庭如此很简单,可要全大楚百姓都这样,就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任务,不亚于高山险阻。
可戚若就是相信她能做到!
“我帮你!”他语气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苏叶微笑,“好。”
视线转移,正好看到一卖报小童经过,他们的打扮很显眼,穿着统一蓝色制服,背上一个大大的‘报’字,背着统一样式的背包,即便没有叫卖,也能叫人一眼认出来。
“小孩,给我一份报纸,”苏叶扬声道。
路过巷口的小童立马退回来,从背包里取出两份不同的报纸,“夫人,您要今日周报,还是京城见闻?”
苏叶今日穿着改良女装,精致容貌一眼就能瞧出是女性,头发为了方便挽起来,怪不得这小孩喊夫人。
“都来一份,”今日周报是每三天发行一次的报纸,介绍的是朝廷相关国策,不过用浅显易懂的白话说出来,让普通认字百姓能看懂。
即便不懂,听说书先生或者认字的人读一遍,也能大概了解其中意思,非常便于理解。
当初为了让撰稿文人写出这么通俗的内容,安孟文可是下了好大功夫,报纸开办之处,更是亲自上阵,写了十几篇作为参考。
就比如今日报纸上第三板块介绍了商务部的成立,对这个部门作了详细解释,是做什么的,部门主管为什么受到皇帝赏识,以及部门正在招人,懂算术的可前去一试。
万一你就祖坟上冒青烟,从此改换门庭呢。
每一句都很白话,内容也极其符合老百姓需求。
而京城见闻更偏向百姓生活,当然不是那种市井故事,奇闻只是其中一个极小板块,大部分还是和民生相关。
比如粮商会研究出一种新种子,能提高粮食产量,但需要化肥量大,按照原本的施肥方法,很难让种子发挥百分百效应。
于是粮商会又专门研究了一种肥力更大的化肥,且这种化肥不能用来肥地,是专门让粮食吸收的。
因此施了肥后,土地肥力该减少还是会减少,只是产量变高了。
种子粮商会可以免费提供,只是生产化肥需要的成本高,必须由种植的百姓自己购买了。
可普通农民哪里舍得花钱买化肥,多出的产量未必比得上买化肥的消耗。
因为这良种有利有弊,官府就不强制要求百姓种植了,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去种。
而报纸是非常好的宣传方式,每一份刊印出来,都要率先给各个村里的里正送一份,让他念给村里人听。
至于城里的,他们种田的少,有需要也会去听说书先生讲解。
自从多了报纸,京城的说书先生们就多了一项活动,在太阳落山后,天彻底黑之前,在路口大声念报纸。
这不是义务劳动,安孟文提供了银钱,一天三十文,念半个时辰也就完了,因为报纸本身写得通俗,不需要他们多作解释,念完就可以。
要是节约一点,这就是一天的饭钱,还是固定每天都有的收入,说书先生们都很乐意。
安孟文此举不仅在宣传报纸,培养百姓看报听报的习惯,同时也在发挥喉舌的作用,引导百姓想知道什么,第一时间关注报纸的行为模式,从而成为最有力的舆论站台。
就像这良种,优点缺点都很明显,不值得朝廷大力气推广,但它确实能让粮食增产。
这对老百姓而言,可能是亏本的买卖,可对那些家里土地很多的地主来说,就很划算了。
化肥零卖和整卖当然不是一个价格,数量越大价格越低,达成的效果越明显。
如此一来,自然会有地主考虑购买这种子来用,对于粮商会而言,又是一笔进项。
朝廷发放种子,不可能想要多少有多少,而是按照户口本领取,一户只能领二十五斤种子,差不多五亩地的粮。
而地主远远不止这个数,剩下的可不就只能买嘛。
如果没有报纸,粮商会估计不会把这种新研究的种子推出来,浪费时间又进项不多。
可现在京城见闻愿意刊登,他们也愿意拿出一笔小钱来打广告。
兴许就有地主看见并需要呢,而凡是家里靠土地为生的,都对农业相关版面非常重视,只要有时间,定会去听一听。
而京城见闻上除了农业,还有工业和商业,都是一些简单有利的内容。
比如某个工坊需要招人,就会在报纸上打广告招聘,写明要求,符合条件的可以去试一试。
现在对百姓来说,除了当官,就是当工人最光荣了,赚的多不说,工作又不累,还不用日晒雨淋,且是长期的营生,比做小买卖安稳多了。
在追求钱多事少这点上,人类的个性是共通的。
因此在第一次发现上面是有工坊的招聘信息后,所有人都开始关注,不想错过这种机会。
因而报纸在短短时间内,就被大众接受,并非常受追捧。
这不,周围人一听到有人买报纸,立刻好奇看过来,想看看有没有机会听她读一读。
“一共六文,”小童闻言立刻把报纸递给她,从梁源手里接过六文钱,蹦蹦跳跳走了。
苏叶这边,展开报纸随意扫了一眼,就被第一版的内容吸引。
整整一面内容,写的是昨天处理宗室的事。
报纸上把那些宗室做的恶事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大吹特吹苏叶的英明神武和大义灭亲。
上面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她如何遇到受害人,又如何决定为受害人伸冤,找到轩亲王和穆郡王的老巢去,却因为是女子,不被那两个宗室王爷放在眼里。
他们觉得女人不配为帝,而帝王早晚要传到宗室身上,因而大放厥词,嚣张至极。
新帝那会儿尚未登基,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了,谁让她打下了大漠西域和南邵,让大楚版图扩大一倍,创下不世之功。
可这样的皇帝一点傲气都没有,为了查清真相,忍气吞声,最终把两位王爷及家眷做的一切恶事都调查出来,赶在登基和大婚的第二天,就处理了他们。
就是怕多等一天,就多让一个无辜百姓受罪。
笔者的文笔出众,把故事情节描写得跌宕起伏,同时被欺辱的隐忍,决心为百姓做主的果决,以及查清楚后处理的过程简直大快人心,看得人心情不断起伏,最后舒爽不已。
与此同时,也对里面描述的帝王万分崇拜。
能为百姓着想,不叫人欺压百姓,甚至受辱也在所不惜,最后更是不顾宗族身份,直接斩立决!
这让老百姓如何不维护现在这位帝王?
而这篇文章还有更偏向她的言论,在文章末尾,新帝怕宗室继续待在京城,利用身份欺压百姓,与民争利,打算把他们都分封出去,以后百姓再也不怕宗室使坏了。
其实这件事可以有两种说法,一种她是为了坐稳皇位,才要驱逐宗室。二才是她在为百姓好。
可此文章一出,原本对她大开杀戒,大义灭亲的微词全都消弭于无形。
新帝太好了,为了百姓不受欺负,竟把自己族人流放到南海,老百姓如何能不爱戴?
这还是第一个如此为他们着想的帝王啊,就冲着这点,他们愿意认她是皇帝,女人怎么了,前有武则天,后有他们女皇陛下,只要对百姓好,性别完全不是问题。
这就是喉舌的力量,翻手云覆手雨,影响着千千万万人的思想,为苏叶打造圣人名声,让皇位更稳,权利自然更大。
任何想与她争位之人,都要考虑一下后果,别什么都没得到,反惹一身腥。
“公子,夫人,可否给我们读一读?”旁边坐下吃馄饨的,见她看得认真,心痒痒想知道今天报纸上又有什么新鲜事,可惜他不识字,不然也买一份,反正又不贵。
苏叶没说话,把报纸交给梁源,让他朗读。
不出所料,百姓们听完第一版内容,立刻被感染了,激动表示,“我们遇到好皇上了啊!”
“是啊是啊,陛下为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着想,我们要更拥戴她,决不能让人诋毁她!”
“那东街的书呆子说什么牝鸡司晨,呸,女皇陛下有什么不好?我看就是太好了,让他们一个个叽叽歪歪。”
“就是,下次再听到,就直接骂回去,不然就报官府,让他们惩治胆敢污蔑皇上之人。”
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普通百姓哪里敢和官府打交道,听到让人不忿言论,也只会偷偷套个麻袋把人打一顿。
但他们维护新帝的心是真的,苏叶表示对安孟文的工作成果很满意。
果然不愧是全能偶像,操纵舆论是一把好手!
梁源开始读报后,周围百姓越聚越多,显然都对上面的内容感兴趣,等到全部听完,才匆匆离开,急着去上工。
能让这么多人驻足,可见报纸深入人心,安孟文成果斐然。
从馄饨摊离开,他们一路来到银行,才刚到上工时辰,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大家都是来存钱的,这年头京城脚下的百姓会比其他地方富庶,家里藏着一些银钱是常有的事。
只不过以前大家都藏在家里,使劲各种手段让人发现不了,就怕被贼偷了。
现在有一个不怕被贼偷的方法,还能让钱生钱,除了谨慎过头的人,都愿意把钱拿去银行存了。
苏叶只在外面看一眼,就不再关注,和戚若去逛别的店铺。
如今京城商店多不胜数,商品琳琅满目,西域海外的物品更是不稀奇,很轻易就能找到。
一路逛下来,倒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东西,苏叶给自己和戚若都买了一些。
路过一家卖朱砂的铺子时,眸光一闪,见到熟悉的人影匆匆躲进门帘后,不由一哂,“行了,别躲了,早就看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