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 第五百零三章红楼潜龙在渊117 最终……

何况两位司农官这些年兢兢业业,没有一点错处,秦大人要是反对害得他们失去到手的权利,甚至丢了官职,报复起来,够秦大人喝一壶的。

这两位司农官可也是官僚家庭出身,家族世代都当司农官,因为不功不过,一直没机会提升。

现在苏叶抛出橄榄枝,只要他们带领研究员做出功劳,一定会往上升一升。

虽说是为了给人腾位子,可他们高升是事实不是吗?

秦大人看着恶狠狠瞪过来的眼神,面色不好,倒也闭上了嘴。

苏叶在上头看得很满意,这种借力打力的方法果然很好用,给一些人利益,他们为了保住利益,自然会跳出来把反对之声压下去。

解决完这桩事,甄大人重新回禀,“粮商会每一笔收入支出都清清楚楚,有记录可查,臣恳请皇上派官员调查,以免大家怀疑粮商会的用心,粮商会上下都在努力做事,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不错,”苏叶赞许点头,“甄大人能主动提出,可见问心无愧,江大人,你就从户部调配几个官员和账房,去接收粮商会的账本,好好清查一番。”

说完,不给众人反应机会,又下了一道命令,“至于粮商会里那些商人,只要查出没问题,就赐牌匾‘取之有道’望他们一如既往,重诺守信。”

这倒是没什么,一块牌匾而已,大臣们还不看在眼里。

可当消息传到商人耳中,顿时沸腾了,有这牌匾,相当于有了金字招牌!

没想到加入粮商会还有这好处,一下子就在本地乃至全国出名了。

这是许多商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也让那些一直被甄士韬压制的粮商们,顿时扬眉吐气。

虽然赚的少了点,还时不时要参加这个捐款,那个慈善,总是被当羊薅羊毛,可拿到这牌匾,一切都值了。

甄士韬忙代替粮商会的商人们跪下谢恩,同时心里长舒一口气,自己算是给粮商会上下有个交代了。

中上层管理,删删减减都入了商务部,剩下的也得到提拨,成为粮商会的管理层。

研究员们论功行赏基本都有个官身,哪怕是最低等的从九品,也算改变阶级。

商人们获得想要的名誉和地位,以及作为商人最重要的肯定。有了这份肯定,未来做生意都容易些,百姓和其他商人也更相信些。

如此,他这个管理者才算圆满退场,感谢皇上,皇上可真大方。

他真情实意磕了三个响头,然后道,“那两百五十万两黄金都可投入到水利建设和农技站的建立中,绰绰有余!”

“好,爱卿做得不错,赏赐顶戴花翎,黄金百两。敕封甄老夫人和甄夫人四品诰命,还望甄爱卿往后尽心竭力,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甄士韬感动的热泪盈眶,虔诚的磕了三个响头,娘啊,儿终于做到了,为您挣得诰命!爹啊,我们一脉从此也是官身了,改换门庭,儿做到了!

弄到这么多钱修水利,也算大功一件,众臣不好说什么,只能羡慕的看着。

未免他们生出别的心思,对粮商会生出觊觎之心,即便没想着做手脚,把亲友安插进去抢功劳也是一桩麻烦事,苏叶直接道,“粮商会以后的收益,都用来兴修水利,多余则赈灾,无论是洪灾,旱灾,还是蝗灾,都设立专门的款项,平时不许动。另外除朝廷的太平仓以外,粮商会额外设立粮仓,里面的粮食归帝王所有,可得给朕管好了。”

其实粮商会早在各地设立粮仓,粮食也一直是满的。

之所以不交给朝廷,是怕那些朝廷官员贪污,等到需要的时候,一点粮食拿不出来。

还不如一开始就分开,需要用到的时候,当地官府拿不出来时,可以救急。

当然了,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就要对官员进行处理了。

粮商会粮食归属皇帝本人,相当于她一个人的库存,官员动一个试试。

这就是皇帝的私库,你还敢从皇帝私库淘银子,不要命了?

这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百官再说不出反对的话,对于粮商会这样的民间机构,心下不满也不敢再说。

对此,苏叶很满意,不枉费她一层层绕圈子。

终于说回正题,户部尚书江大人上前,直接道,“关中能迁去东北人口有定量,填不满那广大地区,何况还有新接收的南邵,南海诸岛,勃固一半土地。都是地广人稀,又物产丰饶,如果无人耕种,实在浪费资源。因此臣建议,开放恩科,多招收进士,选拔更多官员。免除人头税,鼓励百姓多生。”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都思量开了。

江大人说得有道理吗?那自然是有的!

地盘越来越大,可不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官员去治理,也需要更多的百姓去填补。

不然地盘打下来都是无人区,能起什么作用,守边还麻烦。

可不打?怎么可能,皇帝可是提前给他们透露消息,那些地盘上存有的资源,都是大楚需要的,不拿到手岂非太亏了?

所谓仁义之邦,是因为无利可图。

以前华夏是天朝上国,大部分好东西华夏都有,没有的也可以让别国进贡,因此大度一点,高高在上刷仁义的名声没问题。

可现在朝臣们获知,那些土地下埋葬着许多珍贵资源,就连金矿都有,不去取就是傻子。

就是再迂腐的儒生,在家国利益面前,也该衡量衡量。

那些一心为了名声好听,为彰显大义,不顾国家利益的,早就被剔除朝堂了。

因而目前朝堂虽有摩擦,可都是主战派,至少是以大楚利益为先的官员。

所以开放让百姓生孩子这一条,他们知道是对的,即便对于随意取消祖宗规矩心下郁郁,也没跳出来反对。

再有,户部尚书还提到开恩科,选拔更多人才。

这是应该的,每位帝王上位,都有这么一遭。

想到这里,他们突然意识到,皇帝就是今年的状元郎,从打马游街到坐拥天下,不过半年时间,实在变幻无常。

想想皇帝,再想想家里的子侄,不由心生感慨,人比人气死人。

相同的年纪,他们家的孩子尚且懵懂,大部分人连秀才都没考中,这位已经大权在握,权倾天下。

想到这里,他们突然意识到,那个农技站,对自家孩子来说,或许是个机会?

农技站的官位不高,又要在全国各地设立,需要的官员相当多,自家安插一两个人进去,也不是问题吧?

品级和小吏一样,却是官,管着农业相关,有机会一步步升上去,即便比不上科举取中的官员,也比在家闲混着强吧?

现年头谁家里没几个需要安排的小辈,又不是各个子孙都出息,大多还是平庸之辈,靠着家族过日子,谋一份差事,也是一条出路。

如此想着,大部分人竟都思考农技站会怎么设立,又要怎么往里面安插人,对于户部尚书的提议,没发表任何意见!

发表什么?呵,打量他们都是瞎子聋子,不知道这就是皇帝,林如海和户部尚书串通好的吗?

算了算了,取消人头税就取消吧,也算是于百姓有利。

这次取消因为没把税额摊派到土地上,是直接不征收了,因此当户部都不反对的时候,其他官员自然也没揪着不放。

下朝之后,户部尚书没有离开,而是期期艾艾跟着苏叶去了议政殿,一脸我有事禀告,说什么都不离开的架势。

苏叶瞥他一眼,示意梁源把设立国企的策划拿给他,“拿去内阁与诸位大人讨论,拿出章程来,再找几个负责人,去吧。”

那资料可是厚厚一沓,户部尚书也不嫌重,两眼冒光接过,一话不说,立刻退出去内阁了。

阁臣们见到他亲自搬着一堆资料进来,立刻明白是要事,上前帮忙,凑到一起看。

看的过程,表情那叫一个精彩纷呈,时而皱眉,时而不悦,时而高兴,时而疑惑,到最后长舒一口气,怔怔坐在那里,脑子里宛若万马奔腾,转的飞快。

场内一时沉默,半响才有人出声,“那钢铁真那么好?”

“我去看过京郊的水泥钢筋建筑,确实很好,”户部尚书道,那样规整亮堂的建筑,还能登高,连他都羡慕了。

“那些农机大部分用的是钢铁制造的......”其中一位阁臣道。

“还有桥梁,船舶,建筑......”

“上面还提到什么车,钢铁那么重,马哪里拉得动?”

“不是,上面写的是蒸汽车,不用马拉,这蒸汽还能驾驶车?假的吧......”

实在上面写的钢铁作用过于匪夷所思,让这些见多识广的阁臣们,都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了。

户部尚书没说话,等待阁臣们回过神。

他是相信的,自从知道水泥肥皂香水之类的都是皇帝搞出来的,就觉得没什么是她做不到的,那这钢铁的作用就没什么好惊讶的。

至于那蒸汽车,不明白就不明白吧,造出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