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等自己回来再说。
朱氏一一应了,刘氏就喜滋滋地出了门。
朱氏暗自奇怪,怎么小姑子跟姑爷闹翻了,婆母竟然这样开心?
还是说,这里头有什么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
朱氏这一天过得还算平静。
她一直有些担心戴家人会闹上门来。
公婆与相公都不在,自己又要照看阿柳,恐怕一时间会应付不过来。
但戴家人却并没有来。
戴家人也在商量对策呢。
戴家人自然不知,夏有财一家子已经把戴三郎算计到了骨头里。
他们此时还在想着,要怎么才能既把金花接回来,把这事儿揭过去,却不能堕了戴家的威风,涨了金花的声势和气焰。
想来想去,只好先晾着金花,过几天再去接。
说不定金花的娘家人见自家迟迟不去接金花回来,先就慌了手脚,再不敢替她做主了呢。
刘氏想到金花分析的家计,便惦记起来要俭省。
可是,托这几年住在镇上的好日子的福,刘氏已经习惯了坐车。
若是让她走着回村里,省下那一份车钱,她实在是走不动了。
所以刘氏还是坐了车回村,只不过在村子外头一段距离,就先下了车,好走路回到村里,营造一种自己已经在极力节俭的氛围。
夏家人一如既往地在辛勤劳作,各司其职。
不过四房的咸菜生意,似乎已经暂停了下来。
虽然四房还有一间屋子里摆着几口缸和数十个坛子,依然飘出一阵阵咸菜的气味,但从那数量上来看,想必这咸菜生意即便依然在做,规模也不算大。
那是当然了。
北关镇的酒楼,除了夏稻花刻意避开的几家,订单都已经交付了,现在算是市场容量饱和了。再想卖咸菜出去,要么就得换地方,要么就得换品种。
不过,夏稻花经历过这一回的赖账事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对于古代劳动人民来说,想要做点生意,赚点银钱,有多么不容易。
随时随地,都有各种你惹不起的势力参与进来,想要分一杯羹的还算不贪心的,有些甚至想连锅都给你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