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额即便往多了说,一般都不会超过三十两。最少的一次,竟然一整天都没有开张。第二少的一次,只卖出去了一小包点心。
其实,这收入倒也不算差了。
只是之前大规模采购年礼的那些人,给夏稻花养成习惯了,以至于她现在看到十两以下的银子,都有点无动于衷,情绪上丝毫不起波澜。
正月的最后几天,“稻花香”又迎来了一波客户。
也是采买礼品的,重点多集中在点心、糖果、酒水上面。夏稻花一问,原来是为了二月二送的礼。
她印象里二月二的习俗好像是吃猪头来着……于是夏稻花就紧急上新了一批酱卤猪头肉和猪耳朵。销量竟然还很不错。
日子一天天滑过去,吉祥县比北关镇暖和得多,很快就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了。
夏大郎和五郎都开学了。
夏大郎进了吉祥县的官办书院:平安书院。
五郎进了一家私塾,名叫启蒙学馆。
先生是个五十余岁、留着一把花白的长胡子的举人,姓莫,做过几年官。后来实在适应不了官场的种种潜规则,干脆在这吉祥县开了个私塾,做起教书先生来。
启蒙学馆不大,里面只有两个班。
一个是入学年龄不限的初级班,以像五郎这么大的少年人为主。但也有四、五岁大的蒙童,和十七、八岁,但开蒙较晚的新生。
另一个是入学年龄在十五岁以上,有一定基础,以考秀才为目标的学生。
夏大郎已经是秀才了,启蒙学馆这点水平,自然满足不了他的需求。想要考举人,他只能去读平安书院。
开学这一天,夏稻花给夏大郎和五郎各准备了一个书箱,彷古藤编款。内部有放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分区,外面带轮子、拉杆、背带,和把手。
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背着、拎着、拉着走。
两个书箱除了颜色不同,里面放的书不同,连笔墨纸砚都是一样的。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收到这份礼,夏大郎愣怔了一下,双目有点泛潮。但他很快眨了眨眼,就把那点子湿意眨了下去:
“稻花妹妹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