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若是传出去,说不定会害死一家人。但凡是姓夏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要下狱的!”
兰花被吓得白了脸,自然不敢再提。忙忙地承诺一定不会从她这里吐露出去哪怕一个字。
周氏也已经把这里头的事儿跟夏老爷子说了,老两口儿对着愁闷了半晌,最终决定这事儿,还是得跟大郎商量一番。
当初金花、银花、朱氏被乱军掳走,夏家人无处可寻,只当她们已经遭遇了不幸。
倘若金花果真还活着,还做了那杀官造反的贼婆子,那到底要不要把她找回来,就不是老两口儿能二上做主的事儿了。
这事儿,牵扯到夏家满门的性命。
可无论金花再怎么不好,她也是大房的人,大房现在能当家做主的,就剩下了一个夏大郎,这事儿自然不能绕过他。
于是满怀愁绪地打发了四郎跑腿,去书院寻夏大郎,让他晚间回来一趟。
四郎见老两口的模样,心中不住猜测是发生了什么事,通知了夏大郎的时候,难免表情凝重。
夏大郎知道,家里一般不会打搅他读书,当即便跟先生请了假,跟着四郎回来了。
夏大郎回来的时候,吴家人已经吃饱喝足,又都好好休息了一番,看起来比之前衣衫褴褛的时候,倒是精神了不少。
夏家人挤了挤,闹哄哄地又腾出来几间房,把吴家人暂时安顿了下来。
当然,这只是临时对付几天,关键还得让吴家人赶紧找个合适的营生,总不能一直借住在亲戚家里。
即便夏家人乐意,吴家人也不会乐意。
毕竟都是百姓人家,都知道救急不救穷的道理。
谁家落魄了、遭难了,亲戚朋友自然是能拉一把、就拉一把,但自家人总不能厚着脸皮,把别人的好意,当成理所当然。
吴家人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但却并不是那眼皮子浅的,见了夏家人的生活状况似乎不错,却也没有打什么主意,只希望夏家人能帮忙介绍点活计来做。
夏家人自然是义不容辞。
周氏还特意拉了夏稻花悄悄问她:“你看那县令太太开的作坊里,能不能再收几个人?”
夏稻花道:
“奶,若是有合适的活计,我自然忘不了自家亲戚。
可是吴家人目前这副模样,显然路上吃了不少苦头,作坊里的活儿都累,他们这身子骨未必遭得住。
依我看,吴家人其实不必急着上工,倒是该先吃饱喝足,将养几日,最好再请个大夫,给治治身上的毛病,之后才好去找活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