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话:京里人家

……

晌午的烈阳晒得慌,燥得人昏昏欲睡,提不起半分精神来。

这个当下,走在路上顶着日头的都是傻子。

所以,许三花出了福满楼,没急着往家赶,乘了马车就去了不远的茶楼。

这家茶楼立在南河边,又背在背阴处,晒不到太阳,还在风口上,是以,大中午的,里头也凉快得紧,是夏日里最好的消遣之处。

两层三开的建筑,却不同于别处,木质的楼梯别在外头,一楼是茶楼,二楼却是家书铺,挂着两个招牌,完全不是一个老板。

这家茶楼不说书,就是静坐摆闲喝茶的消遣,只一层,但有三间门面,里头僻出了不少单独的包厢来。

刚吃过午饭,里头人还少,包厢还剩很多,所以许三花直接选了个靠河的包厢。

窗户大开着,河水潺潺,窗外刮进来一丝暖风,太阳晒不进来,里头不热,刚刚好。

之所以是夏天的消遣处,便是因着这茶楼不同外头,桌椅摆的条条框框的,这包厢里,没有椅子,也没有多余的家具,不大的空间里,就正中铺着竹席,放着几个软枕,围着一张小几,两面墙上挂着些字画儿。

简单,雅致。

她刚落座,点了一壶普洱,很快门就敲开了,她纳闷这茶楼的伙计动作这么快,却见进来的是贺璋,眼睛一亮,咧嘴笑开来,“你今儿也来镇上了?咋晓得我在这里?”

“我在楼上,看着你方才进来的。”贺璋走进来,在对面盘腿坐下。

“在楼上?”许三花想着楼上是家书铺,便道:“去书铺买书?还是买笔墨?中饭吃了没有?”

贺璋轻笑,“楼上这家书铺,是我爹开的,我刚在楼上同我爹一起吃了饭。”

许三花一听,原来是未来公公的书铺,正要说话,就听得贺璋还未尽之言,“正说着镇上传的热闹的热闹呢。”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