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在我看来恐有一个世纪之久,玄机终于点头笑道:“夫人既认为如此便是公平,那么老夫也愿试上一试,看看究竟是夫人的棋局难解,还是老夫的珍珑难破。”
听到这话,我紧绷的心弦终于松了下来。我一边在象棋盘上为玄机讲解象棋的下法,一边想着布置何种象棋残局。我的目的,只想以此残局困住玄机,以实现最终和局。我根本不懂围棋,对解珍珑棋局自然一点把握都没有,只能想此偏方,冒险一试,或可有胜算。
众人颇感新奇,对我的讲解都听得十分认真仔细,讲解之后,还有人与我走了两盘棋。
见玄机不动声色,我补充道:“象棋的核心精神讲求棋子的“功能”,象棋中绝无闲子,每颗棋子或攻或守,均有其明确职责,各司其位,各管其职,分工明确。且目的明显,每颗棋子都为保“将”或“帅”服务,胜局既有留在棋盘上之棋子的功劳,也有被杀出棋盘而“牺牲”之棋子的功勋。”
玄机一直淡笑不语,很是高深。
我也无暇再探猜他的意思,昨夜我心中已想到选用“江湖八大残局”中的局来难住玄机,只是一直没有确定到底用上哪一局。象棋之中的江湖八大残局分别是:“七星聚会”、“征西”、“野马操田”、“带子入朝”、“大九连环”、“小征东”、“火烧连营”、“炮炸两狼关”。其中以“七星聚会”为“棋局之王”,亦为古棋谱四大名局之首,这局棋的棋图由敌我双方各七子组成,结局时又多以双方合计七子组成,所以又称“七星棋”、“江湖七星”、“七星同庆”、“七星拱斗”“七星曜彩”等。此局图势美观严谨,着法深奥精妙,变化繁复多端,引人入胜,是一则车卒大斗车兵的高深排局。
但八大棋局中,着法最深奥,变化最繁复的,却是“征西”局,其难度和变化连排局之王“七星聚会”也远远不如,可堪称排局中的王中之王。可若比残局局势多样,着法细腻绵密,“征西”局却又不如“野马操田”局的“车马斗车卒”难分胜负……总之,八大棋局中,各有各的变化,各有各的精妙,可我布下的残局只能是一个。
思量再三,我终于决定选用“七星”局,其着法和变化虽不及“征西”深奥,却自有“棋局之王”的大气。
看着手中的象棋,古痕依我的要求将棋子染成了红黑二色,我分别从红黑双方各拿出七子,在棋盘上摆下“七星”局,看向玄机,“先生可以开始下棋。”
话音一落,玄机便看向我的“七星”局,而我开始看他布的珍珑棋局。
眼中满是黑白棋子,我心中想的却是《天龙八部》。我一贯不懂围棋,这会儿就算将黑白二字看穿也不可能解得了棋局。我知道珍珑一名,还要归功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若没记错,金庸先生曾这样写珍珑棋局那一段:“这个珍珑变幻百端,因人而施,爱财者因贪失误,易怒者由愤坏事。段誉之败,在于爱心太重,不肯弃子;慕容复之失,由于执着权势,勇于弃子,却说什么也不肯失势。段延庆生平第一恨事,乃是残废之后,不得不抛开本门正宗武功,改习旁门左道的邪术,一到全神贯注之时,外魔入侵,竟尔心神荡漾,难以自制。”
依金庸先生所言,倘若珍珑棋局真有如此神奇的变化,若要解开珍珑,就要懂得“舍得”二字的精妙之处。既不能像段誉那样不“舍”情爱,也不能像慕容复一般不“舍”权势,那么“舍”的精要究竟是什么?要如何方能在“舍”中求“得”?古人曾言:“欲取之,必先予之”,如此,“舍”即是前提,“得”便是结果,可如何“舍”方能“得”呢?
如果将金庸先生的珍珑局泛开,是否就是说人生短暂,各种欲念往往扰得人心神不宁,狼奔豕突,精疲力竭,若不能适当“舍”去,必将一无所“得”?所谓“舍得”的禅机大概便是在于此,这正如玄机那日所说的话,变与不变只在一线,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愿意“舍”一步,便能“得”一片天空,这就是于不变中求变,变中求不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