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雪灾

一阵沉默过后郑丞相硬着头皮出列,回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此间最重要的便是赈灾粮,虽方将军短短两日便把暴动镇压,但若再无粮可食暴动怕会不止。”

老皇帝闻言并未表态而是沉思了会儿转头问立在一边的蒋国公和沈国公两位:“蒋爱卿和沈爱卿有何看法?”

蒋国公与沈国公对视一眼赶忙出列道:“臣附议郑丞相所言。”

老皇帝才点头道:“那便从南方调粮,此间先从江城调些粮食过去。”

郑丞相与两位国公跪地一拜,呼:“皇上英明。”

待皇帝挥手示意,他们便便麻利的起身站回了原位,在场的人个个都是人精,皇帝此刻心情正不爽快,自然无人敢朝前凑,连一向最爱拍皇帝马屁和卖乖的中书令、邕宁候、永昌候这几天都歇了声,夹着尾巴乖乖的上朝议事下朝办公,不在如往日一般下朝便结队饮酒作乐。

从御书房出来的郑丞相故意慢了两步等蒋国公与沈国公两人同走,待三人一起走出宫门郑丞相才长舒了口气,道:“两位国公爷觉得此法可行?”

沈国公撞似不经意一般扫了周围一眼才低声道:“行是行,可从南边筹粮时间过于长久,怕那边的灾民等不及了。”

蒋国公也微叹:“只能靠江城了。”

郑丞相道:“江城也有灾情,只不过比之谭平县要轻,前几日我已写信问江城知州,他说米仓还算丰盈,能分出些。”

蒋国公叹:“北面到处有灾情,只求能撑到南边的米粮运到了。”

沈国公问:“江城知州可是你门生?”

郑丞相点点头:“不然我今日哪敢出策。”

三人相视一笑,眸中都露着些许无奈,挥挥手各自上了马车。

府中张氏和木氏都命下人准备好了,清早便让人在道旁支起棚子架起锅熬上了粥,前一两天各府的主人是不会出面的,只叫管事的在粥棚看着,毕竟这么一大批饥肠辘辘的难民涌进来谁都担心会出事,等城中的秩序稳定了才会出门。

原本也想去施粥的沈爱在第三天才跟随着张氏和木氏来到了沈府的粥棚,下马车便瞧见蒋府的粥棚竟也排在了旁边,只不过只有打过几次照面的蒋府官家看着,不见国公夫人。

道边不止沈、将两府的粥棚,还有其他官员的,瞧见张氏和木氏便过来打招呼,两人只得应付。

木氏交代李嬷嬷和两个丫鬟看好沈爱,因着她们来时正是快到午膳时辰,每个粥棚前都已经聚集了不少难民,而这丫头有最是爱蹦跶,一个不看好出个什么事儿那可就不得了。

沈爱也知道这时候不能乱跑,便只呆在粥棚里,出门时张氏和木氏都已经商量好了,今日午膳便在这里同难民们用粥,这样既能让难民知道他们的善意又能给沈府挣几分好名声,所以说施粥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施粥。

终于粥熬好了,而难民们也自觉的排成了两对,因着今日沈府多备了大白馒头,排队的人倒是比其他府上的粥棚多上许多。

盛粥废体力便由小厮抄手,张氏和木氏便亲手施馒头,一人一碗粥一个馒头,粥也是极为浓稠,饿极一碗也可半饱,再加上大馒头吃饱是没问题的。

沈爱立在木氏身后看着满身污垢衣裳单薄的难民们,在寒冷的风雪中捧着略微残破的碗排着队,有些人都已被冻得面色发青缩着肩膀瑟瑟发抖,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她生活在富足安平的新世纪,见过的难民也都是在电视、网络上离自己遥远的他国,何时真正见过接触过难民,而此刻看着一个个同她年纪这般大的孩子捧着碗跟在人群后边排队领馒头,向她这边频频望来的目光中都透露出满满的羡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