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出兵顺利一举攻占了狄道,驻守兵力所需的粮秣辎重补给,也会成为金城及西平二郡的负担。除非,先将河首之地夺回来,将大夏县修筑成为粮秣辎重囤积地,形成狄道的后方依托,方能与逆蜀在陇西郡长期对峙。
而郭淮所虑的其次,乃是牵一发动全身。
如今鲜卑秃发部,因长离水之战伤筋动骨,已然退归关中右扶风蛰伏了。
而大将军曹真与雒阳曹叡,尚未有大举进军伐蜀的意图。
如若按照徐邈的建议出兵,必然让魏蜀双方的第二次陇右大战提前拉开序幕。
以一郡县之战,而导致朝廷不得不提前开启国战,终究不是区区太守抑或者州刺史可妄动之事。
“使君,非我不知狄道之紧要。委实是身为守边之将,不可擅专战事,而令朝廷陷入进退失据之局也。”
郭淮以此言,劝说徐邈放弃此番谋划。
因徐邈尚被天子曹叡授持节领护羌校尉,可节制的兵力并比他少。
若是徐邈一意孤行,执意领军出陇西狄道,身为金城太守的他亦不可避免被裹挟而参与其中。
万幸,徐邈并非性情刚愎之辈。
得郭淮之言后,他自作思虑许久,便将此些时日他用间收集到的蜀军情报以及郭淮的言辞,细细录于书,令人快马传去关中长安与大将军曹真。
既然牵扯到全局,便让督领全局之人来作决断吧。
位置不同,所瞩目之事亦然不同。
远在长安的曹真得书后,对郭淮的思虑周全,捋胡而欣慰赞赏,“伯济胸中韬略,可保一方无忧矣!”
只不过,赞罢后,他心中倒倾向于徐邈的出兵。
缘由之一,乃是如今关中的大军已然纠集完毕,与逆蜀再次争夺陇右大战亦可矣!
另一,则是夺下陇西狄道后,粮秣的供给无需担忧。
兀那河首之地的羌人首领唐泛,于他眼中不过一跳梁小丑罢了!
若不是蜀军占了陇右之地,牵制魏军兵力不能妄动,他早就让各部将军领军去灭了。
苦寒贫瘠的河首之地,区区一癣疥之疾。
昔日宋健割据称王长达三十余载,亦不是被征西将军夏侯渊一举攻破且屠之!以如今魏国的兵力再屠一次,又有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