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错过

蜀臣 茶渐浓 1175 字 5个月前

“郑君才学不缺,但须知刚而易折之理,莫逞一时口舌之快,而为自身惹来无必要的纠缠。今上大将军不在驻军地,且郑君出使时日已久,想必亦思归心切,我便不久留君了。嗯,我现嘱一小校领兵送君过巫县。”

竟连是夜都不留宿。

而郑璞听罢,倒没有被轻视了的愤慨,反而是很感激的躬身作礼辞别,“璞受教,多谢葛君周全之心。”

对,诸葛瑾乃是担心夜长梦多。

盖因江东在荆州的驻军,大多都是昔日参与夷陵之战而留驻的。

郑璞那日在建业宴席上怒斥江东背盟,亦相当于此地驻军各个将率都鄙夷为“无耻之徒”了。

军中男儿多鄙夫。

一些位居将军职之人,或许还能以“不坏两国同盟”之由克制住忿怒,但诸如校尉或军司马之流,便不会那么克制。

再佐之江东的军制很混乱,私兵部曲太多,听命于家君而非尊上。

若是郑璞在南郡公安逗留久了,未必不会被那些人私下串联,提前伏兵夷道抑或西陵(夷陵)等归蜀必经关口处劫杀。

反正武陵郡自从被江东所得后,无论汉家士庶还是五溪蛮等都一直都叛乱不休。

佯作落草为寇的败军抑或是不服王化的武陵蛮部落前去截杀了,亦不会担忧事后被追查出来。

是故,诸葛瑾匆忙遣他归去,乃是一片好心。

心思通窍如郑璞,焉能不知其中道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匆匆离去不单单是免去了没必要的麻烦。

就在他舟船过了西陵峡之时,有一年齿约莫三旬之人沿岸看着远去的舟船,以剑鞘末端狠狠杵地,跺足恨声,“彼郑子瑾何汲汲求归邪?我一路兼道而行,竟还是追之不及!”

他姓沈,吴郡人,并非是前来截杀。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