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他才方改元,意图将过往的不利皆揭过篇,但不想七月初时雒阳崇华殿便有火灾!虽说火灾、旱涝与地动皆非人力可左右之事,亦是历朝历代不可免之事,但他刚纠结中军将救淮右时竟有火灾骤临,焉能不令人嚼舌乃是战事不顺的征兆?
是故,他当时便罢了由秦朗督军驰援的决策,不顾朝中衮衮诸公的谏言,亲征。
他需要一场胜利,来堵住悠悠之口。
而恰好,孙吴每每来犯淮右,皆是听闻援军至便主动退兵离去。
不过,此番他的心思,并不止于恐吓孙权退兵。
在孙吴尚未兴兵之前满宠便上表请征孙吴了!
并非是如先帝曹丕般以大军渡江攻伐江东,而是袭击江北的庐江。
石亭之战后,孙吴再度占据了庐江郡,或是为了日后进攻合肥绸缪吧,孙权在今岁春初之时,别遣了兵卒数千家来江北屯田。
故而满宠以魏国在扬州的兵力寡少为由,断言孙权必然轻之,以为魏国不会出兵野战。乃计议待到八月秋收、屯田男女老少布满田野时袭击,必然可乘其不备一举焚毁谷物、掳归百姓以及摧坏各个屯兵点。
如此战术,那时曹叡是准了的。
就是没有意料到,孙权竟是提前出来犯了。
但这无改曹叡心意。
反正届时雒阳大军至时,孙权亦是会退兵的。他可假劳军名义在淮右逗留,阴使将率领军突袭庐江城外屯田。但求以一场军争之胜,化解崇华殿走水的嚼舌之声罢。
唉
然而,有时候天不遂人愿。
待他八月初督军赶至寿春时,孙吴委实是退兵了。
但都督荆襄的征南将军王昶,竟以八百里告急传来了军情:彼孙权贼子,如今竟亲帅两万精锐在江夏郡围困石阳城!
瞒天过海、调虎离山?
雒阳崇华殿走水,果真乃上苍的预警征兆乎!
对鬼神之说已然有些将信将疑的曹叡,得悉军情后,心中有些茫然、有些颓丧。
但身为君主,在臣僚面前保持高山仰止、气定神闲的气度他还是了然的。待征东将军满宠前来迎御驾时,他已然面色如常。
如今的满宠已是满脸沟壑纵横的日薄西山之态了。
故而曹叡亦给以这位三朝元老他很高的礼遇,邀之同车而载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