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机已失、事实已然,他们再归去鏖战尚还有何意义?
如此,还不如保全实力为上,全军转道北上鸣沙山,戍守贺兰山以南的屯田地,把军情与局势传给司马懿定夺。
且以他们的兵力,北上是无需担忧马岱与郑璞部拦截的。
一来,依山势险要落营的郑璞部,斥候往来会被他们沿路拦截狙杀,待他得悉军情时,魏军已然绕过屈吴山脉了。
另一,则是他们骑兵众多。
虎豹骑与乌桓突骑皆以精锐著称,再加上赶来合兵的费曜部,即使马岱与郑璞部驱兵来追击,他们亦能且战且退,在魏延部从鹯阴赶来之前从容归去。
如前番军议同,郭淮将取舍与利弊皆一一道出后,便让众将率各抒己见。
不同的是,这次军议众将皆沉寂无言。
就连得悉族父身亡的夏侯献,都只是一味怒目圆睁。
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答案。
他们已然做出选择了,只不过是不想宣之于口,不想给自己留下被追责论罪的口实罢了。
对此,郭淮了然于胸。
亦不再耽搁,以督将的身份下令全军转向北上鸣沙山。
关中,右扶风北原。
魏雍凉都督司马懿驻足渭水畔,眺望五丈原之上的汉军军营。
胡遵与郭淮的军报,几乎前后脚抵达。令他得悉了魏国的战略先机已然不存,亦让他心中对是否追击汉军举棋不定。
对!
刚斥候来报,声称蜀军在拔营。
应是蜀相诸葛亮得悉了鹯阴城塞已解围,故而将要罢兵归去汉中了。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