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弗能,他便继续按兵不动,以更充足的粮秣好整以暇,坐等蜀军粮秣将尽不得已前来攻打他的营寨。
但试探的结果令他怅然。
牛金乃是勇将,麾下万余人亦可号精锐。
但孟琰部依着斜水(武功水)的天然地利,以强弓劲弩遏制魏军渡河,令牛金一筹莫展。
无他,魏军近逆蜀元戎弩五十步内,几有生还者!
魏军仅仅是试探了三日便伤亡了八百余人,连搭建渡河的浮桥都无法做到。
无奈之下,唯有罢了继续攻打之念。
不过,若是追击而战,逆蜀的元戎弩便不足为惧了。
那巨大且笨重、需要数人方能操作的元戎弩,逆蜀在退兵时必然要拆分了才能运归去,自然不能用来遏制魏军的追击。
这也是促成司马懿打算追击的缘由之一。
盖因从魏国的角度出发,他不能容蜀军完整无缺的归去。
如今魏国的战略先机已然不存,若不趁着蜀军入关中时与战,与之拼士卒损耗,日后魏国恐再无出陇右的机会!
对!
战事局势进展至今,他唯有最后一博,方能确保魏国的战略目的达成了。
只要能将蜀相诸葛亮督领的三万兵马重创,哪怕他麾下六万大军十去七八亦在所不惜!
因为地小民寡的逆蜀,一旦丧亡了两万将士以上便会伤筋动骨,数年之内都不能恢复元气、无力扼守从汉中至河西的漫长防御线。
但魏国却不然。
“士兵制”父死子续,兄死弟及,补充兵力并不会有捉襟见肘的困境。
至多,他冒着触犯世家豪族的利益上表雒阳请天子曹叡,严查隐户、徒附与佃户,将囚徒、赘婿以及商贾贱籍之人强令编入行伍便是!
另一层缘由,乃是近日荆州的军报频来。
倒不是贼吴历经大败后,今岁之年尚有复来入寇的勇气。
而是孙权不仅在武昌亲自收割稻田,且还亲临江陵城飨戍守将士、频频轻舟逆沔水而上观看魏军襄樊二城的防御与屯兵地。
此举传达的意图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