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已晚

蜀臣 茶渐浓 1197 字 5个月前

诸葛恪并不嗜杀。

今番尽诛已然降伏的敢死兵,乃是事出有因。

一者,为自身长远计虑。

他的招降之言,如宽恕从叛者不死且请赦其家眷等事乃是权宜之策,并没有征得孙权首肯。若饶了敢死兵不死而令此事泄露,哪怕孙权不罪责,亦会落下擅作主张的口实。早就被定为太子左辅、备受孙权器重的他,不想留下日后会被政见不和者攻讦的仕途污点。

其次,乃是为得麾下士卒之心。

为了激励将士死力,在未战之前他便许下让山越各部雪仇的诺言。若是食言而肥,恐威信尽失,将士不复爱之。

况且,诛杀韩综一人的功劳与全歼叛逃之军相比,自是不同的。

既可得到庙堂更多的赏赐授予将士,又可彰显自身统御之能、夯实自身日后得以统领大军作战的根基,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则是敢死兵尽授首,亦是罪有应得。

此些士卒以及其家眷先前备受孙权厚待,但却随着韩综叛逃,且频频入吴境杀戮百姓、扰乱民生,堪称恶贯满盈、人神共愤!

今尽诛之,实乃顺应天命以攘除奸凶也。

有何不可!

杀戮殆尽后,诸葛恪乃让部曲督将韩综与敢死兵的首级送归濡须坞请功,自身则是留在山谷中督促将士们修筑防御工事,以防魏国或有别部来袭。

有备无患嘛。

依着常理推断,如今魏国大军屯在舒县硖石口,彼逆魏曹叡不可能令韩综部独自前来濡须坞

自然,在打扫战场与修筑防御工事时,他顺势让将士们收拢了敢死兵的尸身就地筑京观,以彰吴国武功。

此战很快便被两军知晓。

孙权得悉了魏国攻打庐江郡为虚、实乃意图走山道袭濡须坞后,便轻舟赶来回来。

至,当即下令将韩综首级送去逍遥津,打算在合肥旧城重筑完毕后悬挂城头以儆效尤,且勒令各部休整备战。必不可免,不仅亲自作书嘉奖了诸葛恪,还命谷利将自身车驾的青曲盖送去诸葛恪部,以彰之功与表欣喜之意。

而曹叡得闻后,满目惆怅。

韩综死了便死了,不足为惜,但他自身的战略意图却是胎死腹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