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对比

叛徒 中秋月明 1800 字 2个月前

电影界有个量词叫做条,还有个最常用的动词叫做剪辑。

拍摄电影或者电视剧,其实根本不是屏幕上看见的那样连贯,都是分解成很多很多条细节,也许就是几秒十几秒钟,一两分钟,说两三句台词就算是一条素材,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也许要拍几百上千分钟的素材,导演跟剪辑师最后才在编辑台上捉刀把这些东西重新剪辑起来成为最终的成品,最好解释的例子的就是a片不是每次都打桩打那么久的,人家都是打一会儿歇一会,最后剪辑起来好像很善战的样子。

而在没有电脑介入电影行业以前就是用胶片剪辑,等电脑的非线性编辑进入到影视行业以后,剪辑的重要性在有些片子里面甚至超过了拍摄本身,原本平淡无奇的拍摄素材,在高手的剪辑之下,是可以绽放出夺目光彩的,把素材的前后秩序改变一下,调节一下色调,若有若无的配点背景音乐,掌握好最重要的节奏性,甚至在其中加上那么一点点不为人注意的特效,最终呈现出来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很一般的素颜姑娘被化了艺术照的妆一样。

而全世界最好的剪辑师,几乎都集中在好莱坞,集中在莎琳娜这种顶级演员的周围,这些幕后高手时刻盼望能为莎琳娜他们剪点什么,所以眼前的这段画面就肯定被剪过了。

高手跟超级高手还有个区别就是,后者知道自己要什么,前者只能尽量剪得精彩漂亮,所以莎琳娜找的肯定是最顶尖的高手。

因为这部晃动非常厉害的简易拍摄短片,根本看不出被剪辑过的痕迹,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汁原味……

顺便解释一下,拍摄有个原则就是能上架子就尽量在架子上面拍摄,因为稳定的镜头是第一要素,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电影现场不辞辛劳的都要铺设轨道让摄影机在移动轨道车上用摄影脚架拍摄,而有些不得以用人扛的拍摄,就要用一种叫斯坦尼康的拍摄稳定器,跟个背心式的挂在摄影师身上,最常见的就是在球场边的那些摄像师,能把摄影师脚步移动的微小晃动都减震忽略掉,这种机器好的动不动就几十万美刀,算是个档次的门槛。

而最近流行起来的战地现场拍摄就强调一定要抖,因为这样才真实,有时候甚至刻意的制作抖动的效果,莎琳娜这部显然就是这种类型的。

开场就是几句嘻嘻哈哈的玩笑,应该是在车厢里面,还有点汽车音乐,就好像几个朋友出游一样的感觉,镜头没有拍摄人,有点花乱的抖动几下,似乎刚打开,突然伴随剧烈的轰炸声震荡,几个人慌乱的停车外跑,镜头更加紊乱,看得观众头脑发昏,然后画面骤然一变,眼前就一片惨状!

莎琳娜的头戴式高清摄像机显然是最好的那种,高清不光体现在精度,其实更贵的就是稳定,越小的机器越不好做出稳定的效果来,这部机器瞬间就调节出的清晰拍摄,让所有观看这部片子的人都有种从刚才极度乱花的画面中解脱出来的轻松感,却又马上陷入到画面的惨烈沉重当中去!

残肢碎体随处可见,到处的车辆碎片还在冒着火苗跟青烟,血液瞬间蒸发成为血斑,有些碎沫一样的肉片就挂在眼前!

谁都能看出来这是真实的爆炸现场,不是电影制作的场面!

艺术冲击力的根源就是对比,只有强烈的对比才能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刚才这么短短几秒钟当然就做到了,从出游的欢乐到骤然的紧张慌乱再到让人瞠目结舌的人间修罗殿!

从混乱浑浊的非专业画面突然到让人不敢直视的清晰场景,都是对比,强烈的对比!

拍摄者显然竭力在控制稳定,但是做不到,呜呜呜的哭声忍不住就从画面中传来,越来越多,男人的,女人的,都有!甚至拍摄者也在哭,因为有不可抑制的抖动。

似乎有一个漫长的时间,不停的在这些惨烈的画面中放大观看一个个细节,用超越电影分级制度的血腥告诉观者看见了什么,其实才不到一分钟!

猛然一个超越所有人的哭嚎声传来,摄像机又是一个快速到画面混乱的转移,清晰的锁定了那位父亲!

还是对比,对比旁边女人们悲痛欲绝趴在地面抽动背脊的相对小幅动作,这位父亲就好像金刚一样使劲的击打自己的胸部,跪在地面仰头高深怒喊,无声的泪水就好像奔涌的仇恨之泉一样迸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