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走雾 布洛卡区 1542 字 5个月前

全讲完已经快下班了,石璐璐听得津津有味,恨不得林 再给她多讲几篇。

石璐璐显然比她爸有良心多了,认为自己这实习生当的非但没有帮到上司,还浪费了林 一整天教她。她心里愧疚,非要请他吃饭。

北京这会已经快入冬了,石璐璐提议吃火锅暖一暖身子,他俩也不愿意去太远的地方,于是就近去了研究所附近的海底捞。

吴霁心最近活得心力交瘁,上课和实习把他压得喘不过气,只有周日可以回林 那睡个好觉。

黄西玲欣赏他,但越是欣赏,安排给他的任务就越重、越多。

他们上周一开了选题会,最终确定以“被留下的人”为主题做专题故事,整个小组讨论得昏天黑地,最后还是由黄西玲拍板,把内容对准了矿难工人家属的现状。

要采访的矿难家属集中在一个贫困村,这趟行程黄西玲只带了吴霁心一个实习生。

他俩在鸟不拉屎的十八线贫困村呆了一周,贫困村在山上,上山下山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有一条窄路供人通过。他俩背着十几公斤的摄影设备和电脑爬山,领导再怎么是女强人也是个女的,于是大部分重量就落到了吴霁心身上。

山上根本没有酒店,唯一的招待所环境恶劣,连热水都没有,吴霁心每天淋着冰冷的水洗澡,匆匆洗几下就要赶着时间擦干,不然会被冻僵。

这里没暖气,取暖靠烧煤,吴霁心每天洗完澡要挨着煤炉才能把头发烘干,然而小小的煤炉根本无法让屋子暖和,吴霁心每晚都要裹着羽绒服,临睡前翻翻林 的照片才能勉强入睡。

贫困村连路都修不起,通行全靠脚走,吴霁心和黄西玲一家一户挨着探访,一周里收集了一百多个矿难家属的采访资料,等回到北京的时候,吴霁心瘦了五斤。

他俩离开贫困村的那天,背着器材爬下山,坐电摩去县里转大巴,再坐大巴到市里,到了市里才有火车,他俩继续坐火车到省会,再从省会转飞机,辗转了几乎48个小时才回到北京。

黄西玲在去市里的大巴上对吴霁心说:“我知道所有新闻记者都有挖掘真相的理想主义的心,但光鲜亮丽和假大空的好听话都不属于我们这个职业,又苦又累才是我们的常态,你还是实习生,选这行你要想好。”

这趟大巴里全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车里又闷又臭,呼噜连天。吴霁心的视线落到斜前方的一个农民工身上,他浑身脏兮兮,手里却抓着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大概是离别时女儿塞给离家的爸爸的礼物。

吴霁心靠着车窗,淡淡地回她的话:“我早就想好了”

第31章

吴霁心回了趟杂志社,把设备器材放下后直接回了林 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