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朱燮元主力终于到达了松山一带,与锦州前面的清军大营遥遥相对。在前几个月的时间里,朱燮元干的事就是把此前被建虏毁坏的塔山、大兴堡、杏山等城堡修缮了一番,构筑了后勤基地。
他又在大兴堡、杏山一线挖了三道深壕,深八尺,宽一丈,西至边墙,东至海边,在此线驻扎军队以为防线,托以大兴堡、杏山等城,保障后勤和后方安全。
朱燮元的设想就是依托大兴堡杏山防线站稳阵脚,再以密集靠拢的装甲师集团形成积极防御姿态。
明军大军八万车步骑协同,第一步挺进松山城,时建虏已经放弃锦州以南的所有地区,所以明军没有遇到抵抗。朱燮元随即下令部队驻扎在松山城:城北到乳|峰山之间驻扎五个装甲师,三个骑兵师分驻在城池其他方向。
而后翼杏山-大兴堡一线驻有三个步兵师和秦良玉所辖三万军队,共六个师,由大将秦良玉指挥,负责防线的安全。
明军布置妥当,已为后续部队打开了纵深,朱燮元便不着急,便下令停止不动,相互策应,等待更多的军队调往前线。
此时又有二十个师越过了山海关,张问下令各师立刻向杏山一带开进,交由朱燮元统一节制。
……
清军内部探明了明军的布置之后,代善召集众臣商议应对之策,最后他们的既定战略依然是“围城打援”。
谋划之后,代善随即留下一小部分兵力和祖大寿投降的汉军防御锦州城,然后自率主力八旗军穿插到松山之后。锦州和松山的位置是:锦州在西北方向,松山在东南方向三十里。八旗军从锦州城南下,到达松山的西南方向,然后向东穿插,布置在松山到杏山之间。
明军挖战壕,清军也开始日夜挖壕,他们在松山和杏山之间挖。一旦清军布置完成,那么松山军将处于被包围的形势下:北面是清军控制的锦州和小凌河;南边是清军主力和壕沟。
这时候明朝后续援军还没有赶到,清军挖壕沟挖得松山明军心里发慌。朱燮元召集众将商议,一些人认为可以固守待援;但另一些人则主张立刻攻击清军。
其中有个总兵说道:“目前我们可控兵力是十四个师,与建虏战力相当,却一分为二,中间被建虏隔断,消息往来不便,协同难以步调一致,贸然出击不容易凑效,不如等到后方的二十万大军赶到前线,再以优势兵力南北夹击,定可大破建虏。”
大将章照怒道:“建虏在咱们后边挖壕沟,难道我们竟然胆小如此,不敢发一兵一卒?靠人不如靠己,谁知道援军什么时候才能到!松山驻扎着八万兵马,加上壮丁和城中百姓,有十几万人,这么多人吃饭,不到一个月就把粮食吃完了,如果那时候援军还没到,我们粮草断绝,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