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顾记得酒未卖便火了,大家都翘首盼望着顾记酒庄的开业。

临到开业前三天,顾延川在各个街道口租了摊位,拉了横幅——顾记酒庄三天后开业,前三天一律八折,还有大奖等你。这横条只能说是让路过的人来看一看,但是从不上街的人呢?顾延川当然也有他的绝招。

如果那天你走在街上,甚至是在家里的院子里,都能听到这个声音:顾记酒庄三天后开业,开业前三天一律八折,还可以领取大奖。原理顾延川雇佣了几个嗓门大的壮汉子,坐在露天的马车上面,拿着自制的扩声器,穿街走巷地大声喊。这还要感谢大周朝对这块管的不算太严,只要不是大晚上的大声喊叫,基本无事。

这翻天覆地的宣传,几乎让半个三清府的人得知估计酒庄将马上开业了。尤其是还有大奖等着大家,可谓是把大家的口味吊到了最高点。

终于到了开业这一天,天气已经入了深秋。清晨的风似乎都带着点冷气,街上的人熙熙攘攘,风一过,便忍不住哆嗦一把。但是东区和南区交界的一商铺却是人声鼎沸,那自然就是今日开业的顾记酒庄了!

第六十九章

只见顾记酒庄的门口摆放着两排高大的花篮,地上铺着红地毯,店门的两边摆着长桌,桌子上的白酒罐子温在热水之中,阵阵酒香就肆意地从这里溢出。三清府的百姓们有些是早早得了消息,早在门口排队,准备抢个头筹;有些事闻到了酒香,准备去凑个热闹。不管如何,此刻顾记酒庄的门口围堵了一排排人,早已被挤得水泄不通。

到了早晨八点吉时,等候在门外的伙计点燃了鞭炮,在“霹雳吧啦”的鞭炮声中,终于顾延川出现了。

顾延川站到了凳子上,拿着自制的大喇叭,对着下面的人群喊道:“三清府的朋友们,顾记第一家酒庄将在今日开业,店里消费满十两的,可以抽奖一次,人人都有奖,最高大奖是白银一百两。”

顾延川这声音一出,人群似乎不受控制地往店里冲,似乎这个奖都是为他们准备的。知道的人都看出来,这其实是现代销售手段,中大奖的人只有一个,甚至一个都没有,但是吸引来消费的人确实成倍的增加。

在大周朝,酒的计量为:一升曰爵,二升曰觚(gū),三升曰觯(zhì),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不同的酒,价格当然也不一样。所以进入顾记酒铺,你会发现一楼主要是装在大酒罐子里的白酒,这种酒烧制简单,且存酿时间短,口味稍差,但是比古代的那些酿酒则好许多,且价格实惠公道,大约是一升酒为五两银子。在一楼买酒的多为一些寻常百姓人家,自带这容器来打酒。

而在二楼则是已经分装的白酒,品质好,且存酿时间久一些,加上完美的外包装,送礼,招待贵宾都是一绝。当然了,这里的酒价格就不是寻常百姓所能够承担的,来二楼买酒的,几乎都是大户人家的管事。这里的白酒以两位单位,平均约为是一两酒需要五两白银,可谓是一口便是一两钱啊!

顾延川以为很多人会因为二楼的价格望而却步,哪里想到,二楼的掌柜收钱处,连脚都插不进去。

有人举着抢到的一瓶白玉酒,朝着掌柜喊着,“掌柜结账!”

后面的人也跟着喊道:“掌柜,先结我的结账。我家老爷还等着我呢!”

“你给我的后边去。我先来的!”

各家管事人挤人,话里有话,差点没打起来已经是看在顾老板的面子上了。

顾延川见此状,忙安排了伙计进行了引导,让大家排成了一队,才解决了矛盾。

如果说二楼,大伙还顾一点面子,但一楼的寻常人家哪里顾得了这么多,早就摩拳擦掌了。就这时,段天宇怀抱着一把剑,恰好站在了打酒处,顿时鸦雀无声,大伙灰溜溜的排回到了自己的队伍里,被狠狠地震慑住了。

而一旁的打酒伙计和收银伙计则强忍着笑,手上继续工作着,心里默默念叨:还是段主管厉害啊!

而在抽奖处,更是热闹非凡。大家因为之前买酒有了排队意识,这次十分自觉的站成了一排,准备轮到自己就抽奖。

甚至有人问道:“掌柜的,我们买了超过两百两,可否抽两次啊?”

顾延川聘请的小掌柜是个圆脸小哥,总是眯着一个月牙眼,看起来很是和善。只见他回答道:“自然是可以的。”

前面几个抽中的都是些小物品,比如说酱菜一瓶,酱豆腐一瓶等。但有免费的东西拿,总比没有的好。

突然人群当中爆发了一呼喊声,“我中了!我中了大奖!”

这一声呼喊,顿时吸引了周围的人目光,大家纷纷围了上去,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本以为这个奖就是个噱头,想不到这顾记还这是做实事啊。”

“可不是,这可是真金白银啊!早知道我也好歹凑一凑,总能够买足十两。”

“呵,你满足抽奖条件,也要有这个运气啊!”旁边一个老头子不屑的哼了一声。

“黄老头,你说什么!”这两人差点要打了起来。好在旁边人的及时阻拦。

抽奖处热闹非凡,尤其是这大奖的一获得,更是激发了人们购买的热情劲,都幻想着自己也可以靠这一机会,发个大财。反正酒是要喝的,买得早也是一个样。

当然,这样的后果就是顾延川本以为这次的储备酒完全足够应付一天的销量了,哪里晓得,午饭过后一会,所有的酒就销售一空了。顾延川想着第一天开业,总不好让客人空手而归,只好又从后屋的仓库中搬出了一些存货,好歹把在店里的人给应付过去了。至于后面准备进店的,都被伙计拦在了门口,好言劝他们明天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