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把展区整体结合起来,从乡下的小院拓展到周围的山林溪水。
另一个重点是水獭展区。
为了让展区外观看上去自然一些,要走地下通道才能看到水下的景色。
我国有三种水獭分布,分别是小爪水獭、欧亚水獭和江獭!
国内水獭曾经的分布非常广泛,可以说有水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身影。
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经历大量商业捕杀,每年出口上万张水獭毛皮,水獭遭遇灭顶之灾,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
后来国内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成立,把水獭都作为二级保护动物也没能拯救它们的命运,种群依然在持续衰退。
江獭已经数十年没有音讯,可能已经灭绝了。
欧亚水獭除了青藏高原的种群好一些,在很多省份已经彻底消失,部分东部和南部省份还有少数分布,但是种群数量普遍下降了8090,可以说濒临灭绝,而小爪水獭只在云南等保护区有记录。
之前在野外布设到的红外相机,捕捉到的是欧亚水獭的身影。
不过水獭展区引进的是小爪水獭。
因为欧亚水獭大部分都是独来独往,而且是深度的夜行动物,只有晚上才出来活动,白天就藏起来了,不是很好的展示动物。
国内动物园基本养的都是小爪水獭,它们是社会化的动物,集群活动,观赏性也好。养欧亚水獭的非常少见。
替代动物不是不可以,比如动物园养的蓝孔雀,顺便介绍绿孔雀。
这部分作为乡土展区,需要和游客把来龙去脉讲清楚。
临海真的有野生水獭吗?有哪种水獭?它们生存在哪里,数量多少,种群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还是已经消失了?既然我们这边的是欧亚水獭,为啥养的小爪水獭?
告诉游客本土动物的历史和现状,而它们的未来就掌握在自己这代人手里,这样才算是乡土动物的线索把握到位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