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如岳临渊 姬末 4094 字 9个月前

司渊渟重新在椅子上坐下,道:“他是我提拔上来,自然会多些来往,他是个聪明人,会审时度势也不会自命清高,当年他科举,第一次的时候因过于有想法没有按照考官的喜好答卷故而遗憾落榜,后来再考,他便规规矩矩地答卷,这才考上。”

有些人是宁死也不愿意妥协的,但凉忱,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愿意为了自己所求而适当低头。虽然这在旁人眼中,也许是丧失骨气与节操的圆滑世故,然司渊渟看得清楚,凉忱面对真正该坚守的事,向来是半步也不愿退更不会低头的。

眼神古怪地瞅着司渊渟,楚岳峙道:“能得司爱卿如此赏识,这凉祭酒想来必有过人之处,希望下次召见,他能别再让朕失望。”

————

作者有话说:

是真的有《四书五经大全》这本书,永乐时颁布的。

第110章 相谈甚欢

在祠堂里上过香,司渊渟规规矩矩地拜过司崇德及司家祖宗的灵位后,又在祠堂里待了一炷香的时间才离开。

过去这些年他没法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祭拜父母以及司家列祖列宗,自镇国侯府修建好后,他每日回府都会先到祠堂里上香祭拜。

见到他从祠堂里出来,一名家奴匆匆上前道:“大人,国子监凉大人求见。”

司渊渟点点头,随即移步正厅。

正厅里凉忱正在椅子上坐着,一旁的茶几上还放着好几本古籍,瞧见司渊渟来了,便起身拱手道:“司大人,突然来访,希望没有打扰到司大人处理公务。”

大步走到正厅的正位上坐下,司渊渟道:“凉大人多虑了。凉大人今日前来,可是为了官学改制一事?”

“正是。”凉忱与司渊渟说话,向来不会拐弯抹角浪费时间,直接便切入正题道:“司大人,陛下要将官学改制是好事,作为寒门出身的其中一人,我自然也支持。但是,司大人应该也知道,此前先帝颁下的数条禁令不撤,所学内容很难做出什么真正的改变。”

“关于这点,凉大人可以放心。按照祖宗规定,新政推行均要等到新帝登基的第二年,陛下已经与我明言,明年将会撤除先帝所颁下的禁令。”司渊渟也明白凉忱所指,他们这些年所使用的教学书籍,除了四书五经以外,都是根据禁令重新编著的书籍,在禁令的限制下,是不可能编著出能达到楚岳峙期望的教学之书。

“若禁令当真能撤,那么我想,这些我冒死收集藏起来的典籍,或许也就能用得上了。”凉忱将手放到他带来的那几本古籍上,说道:“先帝这些年,下令暗中焚毁的典籍太多,我费尽心机才保得一小部分,今日带来的是其中几本,想请司大人稍稍过目。”

他入官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雄心壮志,最想要的无非是能通过一点特殊途径,提前接触到那些要被焚毁的典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下来,所以他不喜争只想苟存,只要他能站在朝堂上一天,他就多一点能保住那些真正有益于天下有益于读书人,是为无数文人墨客心血之作的机会。

司渊渟看了一眼边上站着的家奴,那家奴马上便走过去将那几本古籍取来,交到司渊渟手上。

低头迅速翻阅了一下最上面的那本古籍,司渊渟双眸掠过一抹亮光,道:“这本古籍,我本以为是再难现于世了,没想到凉大人竟然保存了下来。”

“说来惭愧,这些都非原作,乃是我在短时间内抄录的复写本,且因当时情况紧急时间上并不允许,最后那两本乃是我根据记忆复写并不完整,复写下来的部分也难免有错漏。”凉忱自认寒窗苦读多年,别的能力不敢说,背书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些古籍,有些他能侥幸偷换原作出来,可更多的都是他在极短时间内强迫自己背下全本再复写出来的。

“即便非原作,但凉大人能在有限的时间和严苛的限制环境下最大可能地将这些古籍留存,已是天下文人及学子之幸。凉大人所耗费的心力不小,渊渟在此先替众人谢过。”司渊渟说着便放下古籍,起身向凉忱躬身行了一谢礼。

“司大人这可真是折煞凉某了,凉某能保下这些古籍,全赖当初司大人破格提升凉某为国子监祭酒,这份知遇之恩,凉某没齿难忘。”凉忱自觉受不起司渊渟这谢礼,急忙也起身伸出双手去扶司渊渟的手臂,续道:“其实今日前来,也是想与司大人共同商议教学书籍重新编著,这内容上应当如何取舍。”

“若论取舍,四书五经并非完全不可取,但这乡试考试时,规定答卷《四书》相关内容要求在两百字以上,《五经》相关的要求在三百字以上,标准答案皆在《四书五经大全》中;而第二道考题,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任选一道;第三道考题,经史策五道,前提则是不能突破《四书》、《五经》及其注释的范围。如此形同强令学生们按标准答案回答,完全丧失自身的思考能力。四书五经再好也已经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中丧失了本身的意义。”司渊渟虽未参与过乡试,但这些年为了了解学子们赴考情况,曾连续三年让人将乡试的试题拿来给他看,看完之后可说是对赴京赶考的秀才们失去大半的希望。

“这《四书五经大全》可以就此作废,我此前提议,将所学内容重新划分,今日你所拿来的这些古籍,我私以为可以划入经学的三门课中。想必凉大人也知道,国子学、太学以及四门学,在唐朝时其实是以父祖官爵的身份有来划分,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所学内容皆为儒家经典。但陛下如今下令官学改制,就是要重点培养不受宗亲士族关系捆绑的贤才,宗亲士族关系复杂不说,大多也不知民间疾苦更不懂倾听,如此造成的结果便是百姓即便有苦亦难以上达天听。

“因此,我现在能给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就是先将这儒学经典分为大经、中经与小经,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必须各有一精通;而通五经者,需大经皆精,余中小两经各择其一;而《孝经》、《论语》应列作必须掌握通晓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凉大人所保存下来的这些古籍,可作为课外读物,根据需求挑选章节令学生们精读,并令他们对古籍中的内容进行思考与分析,而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学生言之有物,能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便可算作是完成功课。”

司渊渟说得认真,这些改变其实是他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事,只是苦于没有助力,且楚岳磊也不可能让他这么做,所以即便他计划得再多,都只能默默搁置。

宗亲与士族的力量不可小觑,朝堂上将近三分之二的官员都出身宗亲与士族,改制若没有皇帝的支持,是不可能推动的,甚至连开始都办不到。

他当初为了稳住朝廷,多年来都与这些宗亲士族虚与委蛇,也在这样的关系中看清了,这些人扎下的根有多深,手伸得有多远。所以最开始当楚岳峙提出要对思想和教育进行改革时,他下意识地就觉得太难了,很有可能会胎死腹中。

可是现在,楚岳峙的强硬在他意料之外,官学改制的消息传出后,不少士族都按捺不住,开始上奏试探楚岳峙的态度,可还没等他们为官学改制的事正式开始蹦跶,吏部尚书唐以谦正在准备关于考课新议案的消息也跟着传出,这下是真的让大多数士族出身的朝廷官员都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奏折开始连番送到楚岳峙的御案上,还有不少朝臣求见。

然而面对这些奏折,楚岳峙直接就放置在一旁不理会,实在是烦了就扔给他处理;而那些求见的大臣们,也都统统不见。楚岳峙与他说,明年才正式开始改革,这些人现在就开始蹦跶上了,却是不知有没有那么长的气,能一直蹦跶到明年推行改革。

凉忱一边听司渊渟的话一边点头表示赞同,他在政见上跟司渊渟颇为一致,之前被楚岳峙召见时,他之所以犹豫也是因为知道将要面临的阻力不小,而且官学改制,科举内容大改,都非短时间内能看出成效的,他个人是很担心这样的改革,最后会半途而废。

只是后来回去后他也仔细想过,改革无论结果如何,万事开头难,起码他们开始了,已经跨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