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了解了皇帝的意图就好办了。

“你和他二人都有来往,想必也了解不少,这个问题很难答么?”皇帝催促。

贾环现在也学着每说一句话前先在心里过一遍,听皇上这么问,想了想回道:“启禀皇上,臣以为两位皇子都各有好处,实在难分高下。”

皇帝略有意外,本想试探他是否有公心,想不到他不趁机说萧景的好话,反而说两人都有好处,这倒奇了。

其实也不算多么意外,以贾环现在人微言轻的地位,说谁好谁坏屁用都没有,说萧景好,必然遭皇帝猜忌和逆反心理。

所以贾环用迂回法,说:“从私人感情上来说,臣当然希望淳王能继承大位,因为他肚量比较大,四年前臣的老师落了榜,臣一时糊涂怀疑他搞了鬼,把他骂了一通,事后他即没报复也没去臣家里告状。伺候如此大度宽宏的主子,底下人的日子也好过些不是?

只是今天皇上垂问,臣不敢以私情废国事,必要摒弃偏见对两位皇子做个公平的评价。”

“你只管说罢,朕不会怪罪你。”皇帝催促,很好奇他所谓的公正评价是什么。

“裕王的好处是聪明能干,读书也好,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完成一件事。淳王在自身才干方面要差一些,所以他用借力的方法弥补这弱点,就是他能用人,知道听别人的忠言,能从他人的谏言中选中一条最有利的法子。

总之,两位殿下各有长处。”

这番御前应对贾环答得极高明,表面上他非常公正忠心,先夸萧晨聪明能干会来事,反而说萧景在才干上不如兄弟。可是正因为萧景自身才干欠缺,所以他不得不用别人的才干来弥补自身不足,大肚能容,用心识人用人。

做为一个皇帝,最好的素质并不是自身多能干,因为他再能干也治不了这么大的国家。而在于会不会用人,历代明君无不是善于用人。

如果皇帝还没老糊涂,应该能看到这一层。

果然皇帝听了,用手抚着胡子沉思起来,的确,他对萧晨比较偏心,不仅是因为萧晨母妃位份较高,更重要的是萧晨聪明能干,议起国事来头头是道,比萧景强不少。

今天听贾环一说,皇帝才意识到,萧景虽然不如兄弟能干,也是有长处的,而这长处正是做为一个皇帝最好的素质,不但能用人,而且能容人,将来新旧更替时不致于掀起大的政潮。而且他对兄弟也有手足之情,被萧晨算计了,也没见他有什么报复举动,仍然对兄弟友爱照顾,将来得了大位,想必不会出现手足相残的局面。

萧晨和他比起来,在容人的肚量上就有些不如了,仗着自己聪明能干,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再能干的皇帝也离不开大臣的辅佐,萧晨在用人上是差了些,而且连自己的亲兄弟都容不得,如果不是老皇帝还硬朗,只怕要上演玄武门惨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