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不能这么说。
毕竟蜕变是早就发生过的事情了。
谁都没有发现,看似只有“温柔聪明”等等标签的这个女人,外表和本质根本不像同一个人。
“……刚好那天晚上,按照事先的安排,我要送又一个孩子坐上马车。”
“因为实在想要弄清楚我忽略了什么,并且直觉告诉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不然就会悔恨终生。”
毫不犹豫,她果真抓住了这个机会。
“那个,你当时,做了什么?”
“啊。”
伊莎贝拉微笑:“我把赶车的车夫先生请下了马车,自己代劳了一个晚上。”
转换成实情:
她动作干脆果断更显狠厉,直接把马车夫打晕,换成了自己上。
“……”
“……”
“这个凶残暴力根本不像伊莎贝拉小姐会做的好像还有点熟悉的做法是谁教的?是你吗楠雄?!”
“我怎么可能!硬要说的话明显更像某个直球笨蛋的风格才对吧!”
“直球笨蛋”:“……”
“又关我事了??!”
第119章
别的不说,仅仅是只出现在简略描述里的劫车举动, 就透露出一种极为强烈的熟悉感——
这还真是, 完全不像伊莎贝拉会做, 但实际上就是她做出来的事情。
不过,鉴于某人没有像某超能力者那样回溯时间穿越到过去的能力, 落在他身上的嫌疑只能归零作罢。
当还是将信将疑的另外两人决定暂时作罢(某人:“喂!!!”), 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回来时, 伊莎贝拉终于讲述到了重点。
却说她以迅疾之势放倒了车夫,拿着从车夫身上找到的地址, 自己趁着夜色赶到了约定好的那个地方。
十二岁离开孤儿院,在外面的世界得到最好教育,十八岁时便回到曾经的“家”的伊莎贝拉,本来一直都未对孤儿院的存在起过怀疑。
因为, 就她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言, 从中挑不出一丝错误——除了她和领养家庭的“父母”感情不好不差,彼此的关系客气之中透着疏离以外。
如果不是强烈的直觉,外加一部分的亲眼所见。
伊莎贝拉绝不会想到, 也绝对无法接受,可以说是“恩人”和“理想家园”的温馨场所, 会藏着她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隐秘。
她的第一次鲁莽完全多过理智的探寻行为,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
并不是说最终的结果就是失败,实际上也是寻找到不少能够加深怀疑的端倪的。
只是因为,发现的那些都不足以果决地落下定论,才让伊莎贝拉在惊讶和懊恼的同时, 只能将之定义为“失败”。
短暂的接触无法得到更多的讯息,更何况修女是瞒着孤儿院方面的其他人独自前来调查。
但在她不信邪地多次尝试之后,所得到的仍是同样的结果。
无论从家庭背景,还是“家长”的言谈举止,表情变化,都好似没有半分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