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和他可是预定了三套方案,不过看到城外六十万大军,他的心也在颤栗,没有亲身面临鞑子,就不知道鞑子士兵体内隐藏凶残的杀戮,他们对杀戮充满了渴望,不敌人的头颅当着自己的荣耀。
皇太极已下令造饭,吃饱喝足,等待午时三刻,然后发动猛烈的进攻,洛天若是有能力,必然会在冲锋号角响起时出现,若是恐吓之词,只怕洛天也将没有任何好下场。
鞑子与大明不一样,鞑子向来在进攻的时候都会让士兵喝下一两酒,作为辽东土著,鞑子对于酒有着无限的热爱,更是嗜酒如命。几杯马尿下去,鞑子凶残之性已然激发,更是嗷嗷直叫。昨晚的压抑与今日之天气,给了鞑子颠覆性的认知,也只有多尔衮、多铎等人心中惴惴不安,很是担心今日就是他们的祭日,并且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两个一直想为母亲报仇,其母就死于皇太极之手,苦于实力不济,故隐藏了复仇之心。
多尔衮也会知道皇太极知道兄弟是有复仇之心,只苦于被他打压而不敢暴露罢了。皇太极当年杀了多尔衮和多铎之母,就是为了巩固皇位,为了皇位,皇太极的确下了狠手,若非其他兄弟也在防备于他,所以皇太极才没有彻底清楚多尔衮和多铎,并且皇太极又打又拉。
午时三刻好像都是大家期待的时刻,这是改变历史的时刻。按照皇太极身边三位仙人所言,当下国运在金不在明。并且施展了神奇手段,让皇太极信心暴涨,昨晚的惊吓已然退去,剩下的就是他亲手把大明帝国的首都攻陷,并且把崇祯皇帝宰了,或是活捉崇祯,这才是他的目的。杀了崇祯没有保崇祯更为有利,只要大明国君在他手中,那大明其他军队就有所顾忌,而他则没有任何顾忌,可以趁机打着崇祯的名号,然后收服各地勤王之军,说不定大金可以趁着这个机会统一北方,而南方现在的战斗力早已山河日下,已不是朱太祖当年统领的红巾军了。
大明御林军一直翘首以待,期待洛天莅临,双方在午时三刻将要到来时,没有任何人出言,等着午时的钟声,今天的午时钟声就像丧钟一样,不论是哪一方都非常紧张,毕竟双方总有一方倒下,不死不休。
当距离午时还有一刻钟时,崇祯忽然带着众大臣徐徐上了城垛,崇祯神色肃穆,如果战死在城楼上,他的脸挂不住,毕竟鞑子是攻,而大明在守,攻守早已易手。心中说不出的悲凉,遥想当年成祖朱棣,三次北征大漠,打得鞑子哭爹喊娘,并写下了祖训: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朱棣迁都北平后而立下朱家天子之训示。
朱家可以打败,可以殉国,唯独不能向任何胡虏低头,凡是大明照耀之地,皆是大明之土。崇祯一夜未睡,并且想了很多,但是今日天将大亮后,崇祯忽然做出了决定,亲自到城门上擂鼓。鼓励大明士气,为何大明现在的战斗力竟然山河日下,他一直没有弄清其中的缘由,他不甘心。
崇祯不认为自己是个昏庸的皇帝,更不认为自己不勤奋,可是自己已经努力了,叵耐鞑子不给他梳理内部那些依附在大明身躯上的附骨之疽。这块毒瘤他必须清理干净,治愈摇摇欲坠的大明,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偏偏大明没有这个时间。
崇祯瞧着身边大臣那恐惧的眼神,心中忽然说生出一丝悲凉和哀怨,心中苦涩无比,心道:“这就是朕之臣,唉,朕不是亡国之君,而臣却是亡国之臣。”这样贪生怕死的臣子,在崇祯眼中是何其悲哀。
当崇祯的目光在大臣身上巡回,大臣纷纷把头低了下去。卢象升,洪承畴等臣子倒是傲然挺立,高下立判。历史上洪承畴投降,应该说洪承畴是想殉国的,只是被俘虏了,一旦俘虏了,躲过了死劫,心态会转变。并且洪承畴对崇祯心里是有着知遇之恩的,卢象升也是如此,不过洪承畴是个文人,骨头还是软了点,不像卢象升如此刚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