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绷的气氛瞬间瓦解,大家不约而同的心领神会,愉快的笑。
“关键时刻”是编剧行业常用术语,商业电影中的惯用套路,比如女主角被绑在炸弹上,炸弹倒计时,又比如体育竞技类秒表冲刺,是一部电影中的*
*段落,与程见渝这个别开生面的登场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克朗普顿听完翻译,也轻轻笑了,作为受西方教育熏陶的老人,对程见渝这种自信从容的幽默感很是受用。
程见渝握着翻页笔的手指屈伸几次,缓解紧张,靠着桌沿姿态闲散,整个人渐渐放松,声音清晰且有力,“《皮囊》原剧本侧重点在于主角陆冕的心理成长,但我认为,这个故事的侧重点应当建立与“身份认同”。”
“陆冕潜伏期间,身处黑帮险恶环境之下,面临层出不穷的猜疑,同时还要应对警方的压力,上司的怀疑与试探,这两者的催促使陆冕陷入迷茫焦躁的陷阱,深入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他丧失了自我认同能力,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社会学基本概念》中提到:“从本质上说,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是他们对自己是个什么人的一种理解,但身份认同同时具有明确的社会属性,因为我们的身份认同与周围人的身份认同密不可分……”。”
现场雅雀无声,程见渝抬起手,慢条斯理地解开袖扣扣子,金黄的光束洒在他身上,根根分明的睫毛随着光泛黄,他的眼睛清澈透亮,从头到脚散发着光与肆意,像颗茁壮成长的树木,谁也盖不住光彩。
江衍抱着手臂站在门外,室内场景尽收眼底,程见渝每说一个字,他的心就收紧一分,像有千百万的蚂蚁从胸口呼啸而过,这一刻的程见渝他喜欢的要命。
“陆冕是一名有信仰的警察,认同并且以这个职业为荣,这是陆冕最初自我认知,他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超脱常人的使命感,才能在数十年的卧底生涯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即使面对再大,再强的诱惑,他始终维持一颗纯净心灵,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警察——维护社会安全法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他的信仰,亦是他一生的使命。”
……
ppt翻至最后一页,程见渝轻轻放下翻页笔,侧着头微微一笑,清俊的模样越发动人,会场里安安静静,众人神色各异,只有中央空调主机轻微的运作声。
克朗普顿率先站起身,神情慷慨,激烈地鼓掌,迫不及待的用意大利母语说了一段,翻译笑着站起身,边鼓掌,边祝贺地看着程见渝,“克朗普顿先生很满意改编,迫不及待要看到你的剧本了。”
大家一同起立,掌声雷动,周觉青不情不愿的站起来,恨的牙痒痒,很清楚,程见渝当选这部电影编剧的意义,自己演这部戏的概率为零,他恨程见渝之余,又恨自己养的几个编剧都是吃干饭的,那么没用,在座的号称业内资深编剧,也屁用没有,一大把年纪给程见渝当绿叶,全都是废物!
“梁导,您真是慧眼识珠,这位程先生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旁边有人恭喜梁邱。
梁邱扬起脸,满脸的骄傲,语气故作谦虚,“小家伙自己脑子灵活,可造之材,我不过是适时拉他一把……”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梁导您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