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难民会根据籍贯抱团,比如亳州的住在一个地方,这也方便了子恒登记户籍。
子恒将狼肉分给百姓,与众人商定第一批离开的时间。
成人们回去收拾行囊,孩子们没离开,因为子恒时常过来,孩子们和子恒熟悉了。
一个小姑娘胆怯的问,“大人,二丫不能留在这里生活吗?”姇
子恒十分有耐心,“回到籍贯会分田地和粮种,二丫会吃饱肚子。”
二丫紧张的捏着衣服,“可是在这里也能吃饱肚子。”
….子恒找了一块干净的地方坐下,招手示意孩子们都坐,“二丫想留下是因为别的原因吗?”
小姑娘抿着嘴,最后大着胆子,“二丫不想嫁人。”
子恒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二丫重复一遍话,眼前的小姑娘才十岁,这个年纪嫁人?
二丫哽咽着,“二丫可以挖野菜养弟弟,二丫不想嫁人。”
子恒仔细询问才知道,北方活下来的孩子少,女娃不多,男娃也稀少,现在能回家乡有田有粮种,就有人想提前求娶二丫,想着先娶回去养几年,免得过几年被人定走了。姇
几家竞争后,二丫被嫁了个好价钱。
子恒想着南方的姑娘,以瑞州为代表,家里条件好的女孩子也读书识字,南方女子能出来工作,能考科举当官,北方的姑娘依旧没有未来。
子恒深吸一口气,北伐的宣传册子宣传了百姓生活,并没有宣传女子的改变。
子恒道:“二丫很聪明,我教的字二丫学的又快又好,二丫该去读书识字。”
二丫惊呆了,“读书识字?”
子恒指着自己,“我娘是女先生,她教了许多女学生,有些女学生已经入朝当了官,在南方女子能与男子一样入学堂读书,也能考科举,所以二丫应该读书,你很有天赋。”
这边谈话,附近的百姓竖着耳朵听着,百姓们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