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常遇春后人

“暂时都不设,就连小旗教官这个职位,也都是暂时的。军训期间,每旗都要参与考核评选,按成绩来晋升旗总、百总、把总以及千总的职务。一切公平合理,人人都有机会,不论出身、单看能力!”

“有能力,哪怕你是贫寒子弟,也能把高高在上的勋贵子弟踩在脚下;没能力的,就算是勋贵子弟,也会被赶出军营,丢家门的脸,丢祖宗的脸!”

说到这里,何瑾上前一步,睥睨地看着那些勋贵子弟,道:“想着在这里混混日子,然后就恢复爵位的,趁早死了那份儿心。现在军营的大门儿还开着,想退出的请早,别到时候被我赶出去!”

这话一出口,勋贵子弟们一个个憋得脸都通红,可就是找不到任何反驳的话:男人,怎么能说自己不行?

更何况,这还关系到家门祖宗的荣誉。真要这时候诡辩或走出了营门,以后就别想在勋贵圈子里混了!

“军,军师大人,只要我们日后表现比武举人强,就能守住祖上的威名?”这时,一个面相黝黑,身材魁梧的少年开口了。

何瑾看他的胳膊,足有寻常人小腿一般粗,而且个头儿很高。猛一看去,标准军中猛将的气势。

可再仔细一看,站在勋贵子弟边儿上的他,衣着也不光鲜华贵。神情和谈吐,也给人一种憨厚老实的感觉。而且那些勋贵子弟们,似乎也很有些排斥他。

“你是?”

“俺叫常怀先,祖上是大将常遇春!”

这话一落,勋贵子弟当即面露鄙夷之色,纷纷看向常怀先:果然是云南来的乡巴佬,什么都不懂!祖上的名讳,是你这个后人能直呼的吗?

何瑾闻言,却不由神色一震:大明最著名的两大开国武将,一个徐达,另一个就是常遇春。

徐达后人一门二公,分列南北二京,显赫无比。可常遇春后人的记载却很模糊,有说被蓝玉案牵连的,也有说是击败朱老四后,被贬到云南的。

反正,常遇春的后人,一直在云南种地是确定的。

直到了弘治皇帝登基,这位宽仁的皇帝于五年三月,才找到了常遇春的后人常复。也就是这位常怀先的老爹,敕封为世南京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虚职,让他能够奉养家庙。

只可惜,常家第五代后人常复,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来京师八年多了,也融不入京城的勋贵圈子里。

而常怀先也自小务农,一身的土里土气。此时站在勋贵圈子的边儿上,倒更像贫寒子弟那一拨儿的。

“你也没通过校阅?”何瑾看着他那块头儿,不由奇怪问道。

“俺不会骑马,马在云南可是个稀罕物儿,贵着哩俺脑子还笨,学了八年,字都认识了,但连一块儿就不知什么意思。”常怀先挠着脑袋,不好意思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