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哎,陛下,臣来了!......

他见过不少恪守礼制的大臣,却还没见过这等举止有度的兵士。最主要的是,这些兵士才训练了三个多月,在其他京营还只能算是新兵蛋子。

随后,放下饭碗的弘治皇帝,忽然就开口道:“带朕去兵士的营房看一看。”

“好嘞”刚解释完还没吃上几口的何瑾,赶紧胡乱扒拉了两口吃干净,又引着皇帝和随行大臣,去了军士们的营房。

进了之后,弘治皇帝更觉大开眼界。

每个营帐当中,只住了六个兵士,一个小旗官外加五个兵士。

比起其他军营,动辄住二三十人的嘈乱拥挤来说,新军军营简直干净宽敞得不像话。所有的洗漱用品、衣帽摆设,全都整整齐齐,仿佛有人拿尺子量过一般。

而且,每个兵士都有自己的私人储物柜,还有一套小书桌和方椅,供他们平时识字练习用。

桌上摆放的书籍,除却启蒙的书本儿之外,就是新军的军纪军规,以及一本大明军士的自我修养

一看这怪异的书名,弘治皇帝不由拿起看一眼,果然发现编著者是何瑾。

可看了看书的内容后,他却不由面色大变:书的开篇立意,便给人以振奋之情,言大明军士乃国之脊梁,江山之防线,使命光荣而崇高。

随后,何瑾又从忠、勇、智、仁、信五个方面,对新军提出了要求品德要求。整篇内容通俗易懂又深明大义,简直写出了弘治皇帝心目中,大明军士该有的品质。

这一下,他不由诧异地看向何瑾。不相信这么一个轻佻浮浪的家伙,能写出如此激励人心的书:“这真是你编纂的?”

“算是吧”何瑾却一脸的郁闷,道:“是微臣提出了设想与架构,让詹事府的翰林们编纂的。”

“按照原来的设想,臣还打算让翰林们,再写一些生动的小故事,寓教于乐,更能让士卒们看下去。”

“可谁知,或许是臣的要求高了些。翰林师傅们在改了三遍,勉强达成臣想要的通俗易懂要求后,就死活不给写了”

看着何瑾那扭扭捏捏的模样,弘治皇帝不由有些奇怪:“然后呢?”

“然后微臣就不甘心,于是给了他们润笔费后,就没署他们的名儿。所以,编纂者就剩臣一人了”

弘治皇帝顿时印堂有些发黑:这不是重点好不好!

“詹事府的翰林不给写,朕的翰林给你写!”反应过来后,弘治皇帝当即就便开口了:“有要求尽管提,达不到你的要求,就是他们抗旨!”

言罢,他又转向了兵部尚书马文升,道:“待这小子编纂完成后,下令刊发各军营卫所学习!”

“臣,遵旨!”事实上,马文升看过这后,也有心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