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想去看看,今天中国交流团会怎么面对那群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
因为克里姆发表的狂妄断言,第二天交流会前来的媒体,更像一群言论自由的记录者。
他们游荡在古堡酒店的每一条走廊、会客厅。
见到黑发黑眼的陌生人,就会大胆的走上前说
“您好,我是《伦敦通讯》的记者,请问您是中国交流团的人吗?”
“您好,律风。关于克里姆先生的观点,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您好,我们《每日新闻》特别想知道,乌雀山大桥对于中国的意义,这么贫穷的国家真的需要一座荒无人烟的大桥吗?”
律风从早上出门,就不停的遇到记者的提问。
交流会现场,崇尚采访自由和新闻自由。
无数建筑师心情好,都会停下来跟记者们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然而,律风几乎被记者团团围住,铭记吴院交代,保持沉默。
他是一个成熟的代表,不能在吴院不知道的时候,对英国媒体发表惊人言论,被英媒抓住把柄。
律风习惯了像克里姆一样的质疑。
中国人在埋头默默发展,却总是被这样不了解实情的人挑刺。
即使他非常想义正言辞的告诉对方,要想富先修路,没有一条快捷便利的通路,怎么扶贫,怎么跨省交流,怎么发展经济?
但是考虑到英国媒体经验丰富的歪曲能力,他还是算了算了。
记者们格外执着,哪怕律风拒绝了数次,他们都还会前赴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