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跟宋朗辉打电话,两个人的对话还是那样普通,陈琢也没有把和室友的那一段讲给他听。
宋朗辉在电话那边叹气:“从小到大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盼望开学,我可太想见到你了阿琢。”
这个学开得并不如陈琢想的顺利。要学的东西彻头彻尾地变了,也没有人监督你一定要学习,甚至陈琢所习惯的努力或者分数高就会有所收获的一套也不太行得通。
陈琢失去了主场作战的优势,难免有些落差。
然而即使是在这样一个造星的地方,宋朗辉依然是众人的焦点。片子拍完到学校的第一天,陈琢就从室友口中听到了三次宋朗辉的名字,讨论的语气里有骄傲有嫉妒,也最后还是服气:“我就看到他一面,也没穿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但你就是觉得这个人跟周围的人都不一样。真他妈是老天爷赏饭。”
另一个看了看一直没说话的陈琢,以为他是因为跟自己高中同学之间的差距在沮丧,就说:“我觉得陈琢也挺好看的,就是可惜了没有那个从小培养的资源。”
就算都是好看,但陈琢明白这是不一样的。宋朗辉的气度来自影帝影后血脉的遗传,也是多年在镜头前的锻炼使然,他的自信是发自内心,而陈琢自己的自信要寄托于好看的分数或者是旁人的认同。
明明三个月前还是宋朗辉在向他撒娇题目太难,现在两人的身份却颠转来。陈琢后来一直觉得,他愿意为演戏这件事情付出努力,说到底并不是因为热爱。其一是因为要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其二则是想要做一个跟宋朗辉并肩的人。
宋朗辉下午到学校收拾好宿舍就跟他打电话,跟他咋咋呼呼介绍刚刚在宿舍楼里看见小时候一起拍过戏的谁谁谁,他们宿舍里住的几个人有分别来自哪儿谁以前是学唱京剧的。
陈琢本来就不热衷也不擅长交朋友,开学之后也只是跟室友熟悉,还常常不参加室友组的活动。宋朗辉踏进校门半天,已经比他这小半个月都要热闹。他没接话,宋朗辉那边自己讲的差不多了,就问他:“我们待会儿一起吃晚饭吧!”
陈琢难得犹豫,想了想还是说:“我们是不是不太能像以前那样见面?”
高中的时候大家想法都简单,他俩高三最后天天在一起大家也只以为是陈琢好心帮宋朗辉补课。何况那时候两个人都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没有人会觉得他们关系好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但眼下他们俩在旁人眼中大概本来并不熟识,陈琢更是谈不上引人注意,处处充满八卦的探灯,学校里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日后成为公众人物,如果留下什么故事或者传说那也会从学校蔓延到大众。
宋朗辉有些沮丧:“高中的时候觉得念了大学就可以总跟你一起,自由自在爱干嘛干嘛,没想到现在见个面都得小心翼翼。”
宋朗辉明白陈琢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手机网络也开始流行,宋朗辉还没到学校,在学校系统新生联络簿里的个人信息就被人传到了网上,处处都可能有看着他的“老大哥”。宋朗辉竟然也怀念起高中来,那些不那么酷的同学,心里只装着学习,却是最最单纯的人。
陈琢说:“不然我们去小礼堂?前几天路过那边都空荡荡没有人。”
迎新活动过了小礼堂倒是真的停下来。之所以叫小倒不是因为面积,而是学校后来新修了一座礼堂,原来的也就算半废弃。
七十年的建筑还留着时代的特殊印记,他们翻窗户进去,里面的味道并不够好闻。宋朗辉初中就来过,熟门熟路,打开了舞台上最侧边的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