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不行。

且不说其余股东没有决策权,大部分股东们其实只想安安静静地拿钱,不想参与这些内部会议,毕竟星城不管怎么说都有谢家兜底,他们总是不会亏的。

股东们没有压力,温女士却不堪其扰,最终将目光放在了刚刚成年的儿子身上。

宝贝儿子长大的,是时候帮妈妈分担痛苦了。

温女士对星城的总体规划是每年稳定输出口碑电影、稳定发布优质唱片、稳定地和中央合作。

简单来说就是,能靠钱解决的事,你们都别给我出幺蛾子。

而股东们说“指标”其实是星城内部的的一个潜规则,是谢家对星城的策划方向 星城出品,必属精品。

星城可以不赚钱,甚至可以亏钱,谢家可以给星城擦屁股,但星城必须维持住自己的好口碑。

股东们当然知道稳定的精品输出才是星城长盛不衰的原因,星城在圈内就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古板超然,出的东西却是一顶一的好。

而这会儿蔺导居然要铤而走险搞什么商业性质的纪录片……

蔺导旁边的股东笑呵呵地打圆场:“老蔺啊,你要是想搞创新,我们以私人名义投资,就不挂公司名下了,倒不是说不信你,主要是星城现在也禁不起大变动了,咱也别给小谢找麻烦了。我刚才看了一眼,今年交上来的项目也挺多的,有几个大IP也准备开机了,正好也需要你指导指导,创新嘛,什么时候来都行…”

“对对对。”

有人开了话头,其他出场的股东七嘴八舌的接话,会议室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谢凌用手指敲了敲桌面,随后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蔺导:“您具体说说。”

蔺晨导演是国内知名的大导演,最擅长的是纪录片和文艺片,年轻时拿到的第一笔投资是谢凌父亲以私人名义投的。

当时国内影视市场很恶劣,更别说是小众的纪录片和文艺片了,可偏偏蔺导当年就靠着谢父的投资,硬生生靠着一部小成本文艺片闯出了八个亿的票房。

那个年代的八亿票房,堪称深-水-炸-弹炸响了整个影视圈,蔺导靠着这部影片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贵导演,一时间风光无两,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媒体报纸很多情节都是再创造,不大真实,但有一点却一直都没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