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天下无敌 温瑞安 1796 字 5个月前

八九岁开始读武侠,迷恋至今,就如一个孩子偶然发现了一角美丽风景,于是一路沿着小径追寻下去,跌跌撞撞地走着,曲壑深谷,幽泉绝壁,饱览了风光无限。一路行来,到过的数座高峰各有雄姿俊逸,一一留在记忆深处。

然而,在这些令人高山仰止的前辈大师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无疑便是温瑞安先生。

犹自记得中学第一次从租书店里拿回一册《惊艳一枪》时候的那种感觉,里面的行文用字、人物塑造、节奏推进,无不让少年时的我赞叹不已,那一册后我开始了追索温氏武侠的路途,从“说英雄,谁是英雄”到“神州奇侠”再到“四大名捕”,心中留下了诸多难忘的好文。

不能忘记的片断有很多:苏梦枕和雷纯在咫尺高楼上的遥遥相望,李沉舟空负大志的眼神,萧秋水舍生取义的坚定……那些人物和故事,都曾经在少时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而那些诗一样的文字也对我成形中的美感起了深远的影响。

中学的几年里,几乎将所有能找到的武侠一网打尽,之后就断顿了很久。直到大学,偶尔借到了一册《风流》,再度被里面孙青霞和龙舌兰的故事打动,疯狂四处寻觅下卷《快活》,却被告知尚未成书,不由失望许久。感觉从此江湖寥落,再也没有可看之书。

于是,大着胆子,开始在电脑里涂抹一些文字。

一边写,一边将昔日读过的武侠都回顾了一遍。感觉在温先生早期的文章里,如“神州奇侠”,写的是轰轰烈烈的朋友之义,刎颈沥血的生死豪情,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令人热血沸腾。然而到了“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里,在刀光剑影中却翻起了某种悲怆与世故。少年时读“神州奇侠”,对于那片江湖心驰神往,浮想联翩。而年纪稍长的时候读“说英雄,谁是英雄”,却感觉那样的恩仇,是不能快意的;而那样的江湖,却也萧瑟如雪。

这几年之间,作者的情怀又有了怎样的转变?而读的人,也是日益的成长。那之后,我自己也开始摸索着写一点文字,开始创造自己的江湖,并有幸在数年后,承蒙温先生亲手授予他设立的首届神州奇侠奖。那一刻的感觉是有些恍惚的,仿佛是多年来一直遥望的某个幻影忽然清晰起来,走到了面前,对后辈伸出了提携的手。

十几年的岁月,十几年的江湖之梦,忽然全部清晰浮现在眼前。

------------

龙哭千里

------------

(小椴)

记得第一次接触到温瑞安先生的书时还只有十五六岁。那时刚上罢初中,太阳老明晃晃地在那条名叫玉石街的偏僻小巷上照着。无可选择地,都是盗版书了。小小的租书摊上,盗印的书的纸质不太好,黄脆得有如记忆中八十年代的阳光。记不清最先看的是哪一本了,但有一首诗的题目却一直深记,那是四个字“龙哭千里”。

稍后,稍稍了解了温瑞安先生的生平,感觉有一条古老民族的旧日图腾——龙,在受尽现代性的伤损后长哭千里地在这世上奔寻,满世界地寻找还记得它片鳞旧爪的人,满世界地寻找着一个可以医治它、善待它的人来重寻回、或重塑出基于往日的美与辉煌。

在一个台湾人呼为“大马”的地方,在东南亚,却原来依然有游子的后代珍惜着前人们留下的吉光片羽的。于是,我们重又看到了这些文字。那些历经伤损,但只属于华人华文的美在一个年轻人手下重新整肃起来。

初初读温的时候自己还太小,好多事并不懂得,但有一些字、尖锐的字裹挟着传经千载的尖锐的美感还是不经意地就划破了我当年的懵懂。

读温的书,有时会会心一笑,啊,原来一个字还可以这样用的,像“经霜犹艳、遇雪还清”,象铁手那壮年人憨实的手上开过的“开谢花”,像方邪真手腕上永远掩着旧伤的绿丝萝,像“谈亭会”外的“大阵仗”,都如一把古旧的碎梦刀,遇水得势,猛地搅起了沉睡于唐音宋律中千载的美感,一天梦幻水镜般地耀花了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