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四季三餐 赌墨泼茶 1667 字 5个月前

姜淮收回手,吃了一瓣,剩下的都递给丛山。

他不想吃,只是效仿晴雯,撕橘子皮撒气而已。

丛山明白,接过果盘放在一边,带他去吃饭,打算晚上给他榨橘子汁。

姜淮坐到餐桌边,捧着碗轻轻喝一勺鱼羹。

羹汤粘稠滑嫩,鱼肉细软,莼菜清脆,无味之味。姜淮还没来得及品尝出味道,一勺鱼羹已经下肚。

丛山夹一快烤馒头片放在碟子上,姜淮咬一口,慢慢品尝。

表皮酥脆,内里绵软,丛山用蜂蜜做封层酱,入口清甜生津。

美食下肚,姜淮的心情微微转晴。

他问丛山:“这是什么?”

丛山回答:“酥琼叶。”

姜淮没听说过,只觉得名字风雅,像冬季的第一场雪,落了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圆莹僧何矮,清松絮尔轻。削成琼叶片,嚼做雪花声。’”丛山耐心说,“酥琼叶是宋人的做法。蒸饼晾微干,切成薄片,涂上蜜或油后放在火上烤,在地上铺上一张纸,烤好后摊在纸上,散去火气,”他顿了顿,说,“其实就是烤馒头片。”

姜淮说:“兴之所至,烤馒头片也能风雅无比。”

丛山说:“ 喜裂帛,晴雯撕扇,都是古人兴之所至。”

姜淮回忆刚才撕橘子皮的快感,颇有同感地点点头。

他有感而发:“如果可以,我也想像晴雯一样,活得肆意洒脱。”

丛山摇摇头,说:“你是史湘云。”

姜淮想到她的判词,若有所思,一字一句背出来:“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斜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襁褓之间父母违”,虽然不是一模一样,但大体贴切。

他从骨子里,对自己的命运有一丝难以和解的悲观。

丛山摇摇头,说:“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他在变着方夸自己是“才貌仙郎”呢……

姜淮憋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心里阵雨转晴。

吃完饭,丛山带他出门散心。

他们开车停在一个偏僻的巷口,丛山拎着不知何时准备的两坛酒,带姜淮走进去。

他们走到巷尾,敲开一扇破败的门。

老师傅穿着围裙,上面沾满颜料,开门时骂骂咧咧,瞄见丛山手里的酒坛,神色松动,轻哼一声,转过身让他们进门。

庭院芳树杂陈,满墙古旧字画,有出名的,也有不出名的,院中架着一个小铜锅,正在咕噜咕噜熬煮鱼鳔。

丛山给姜淮解释,老师傅是做字画修护的,师从刘绍侯,早年专注修复张大千画作,退休后淘画藏书,只修补入眼缘的字画。

丛山说:“其实钟师傅最出名的作品,是王维的《雪中芭蕉》。”

现在会这门手艺的人不多,姜淮没见过画,但是听说过王维,心怀敬畏,小心翼翼。

老师傅坐在石凳上,右手握着单片镜,借着微明的天光,仔细打量面前的画。

他看了一会,抬头看丛山:“带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