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一时又热闹了,半懂不懂的人按捺住激动,开始疯狂求问这俩的隔空对话是什么意思。
还有人都已经欢呼出声了,喊出了要定制纪念品的心声。
容迪原本还好奇,那个固定桩的参数会是什么人提供的。
工业制造就是有这个特点,同样的机器、同样的功能,但是自由度很高。
不会用的人,直接上手只能搞出笨拙的纯金属块;精通的人甚至能让人对着成品,都看不出来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
这个空间,也是绝大多数普通拓荒者在漫长的拓荒战线里,逐渐拉开差距的关键。
任子墨之前的说法没有错,容易基地其实不是很缺设备。
他们更缺会用设备的人。
星野管理局会给他们提供详细的设备操作流程培训,但他们不会把具体到每一种产品的图纸都打包送到拓荒者的嘴边。
理论上来说,直接送图纸也不一定管用。
毕竟每个星球最后能产出什么原材料、需要什么工业品都是很随机的。
除去很多高精尖设备的图纸是各家企业的专利,简单的设计在星网上并不难找。
如果拓荒者自己有本事找得到,那星野管理局也不会介意这些星野基地的生产力再强上一些。
但人的精力毕竟有极限,而各个星野基地的人数本身也很有限。
能来拓荒的,都是获取知识困难的初等星公民。
在需要面对外界实际生存压力的基础上,穷极一生能自己学出多大本事呢?
他们也可以跨越星网向外求助。
但不是所有领地都会像容迪一样,花几千万的星币就给一个任子墨报培训班。
以及,像蓝遥这种可以直接提供定制化设计图纸的人,应该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所以,这个“人数”乘以“精力”的数字,就是绝大多数基地的发展上限了。
这些中高星系公民可以无聊到一整天追着直播看,星野管理局为什么不向他们开放拓荒机会呢?
在现在的容迪看来,星野管理局的这份用心就是他想要看到的线索。
他联想到任子墨说的,星野管理局特意驳回了他们加开直播通道的申请。
驳回申请的人担心的是什么?
怕镜头背后,能够给他们出谋划策的人越来越多?
椅子侧转,容迪看向任子墨。
副领主看他在和直播间互动,便打开了自己的工作界面,正在计算运费的问题。
容迪又看了两眼,确定任子墨身上依然没有出现异能的影子。
估计这人忙于应对基地里的这些杂务,能用来学习异能的时间也不会很充足。
反正容易基地现在都做到这一步了,要不就干脆更高调些吧!
这样,是不是就能从星野管理局那里试出来更多的线索?
“要纪念品的话,就随便你们吧。到时候让人专门开个帖子给你们报名,从这里到星野管理局太空港的部分就按人头均分吧,每个人上限不超过200星币吧,如果人数不够就基地补。人手给你们发一块差不多大的,就剩3天,定制就不用想了。”容迪敲了敲台面,直接作了决定,“船空间有多的,就尽可能给你把你的山装上吧,到时候从太空港到你们手上的那些后续就交给……蓝遥是吧,你负责了。应该没什么意见?”
弹幕上顿时刷过无数的“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