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像这样人口众多的文明遗址一旦开发成功,所有后人都会成为基地牢牢不会分离的忠实粉丝。

这对于巩固联邦整体团结也是极有帮助的。

只遗憾的是,这样的遗址星球并不多。

宇宙潮汐深刻影响了许多星球的命运走向,而大迁徙的过程也非常漫长。

条件好的星球,或许还能记得自己文名的源头与往昔风采;条件不好的,甚至连自己最初的母文明星到底在哪里,可能还留存下什么痕迹都不知道了。

要在茫茫星野中开采出这样的遗世珍珠无疑是极其困难的。

所以,在每个星球寻找当地失落文明痕迹的任务,一直是星野管理局常年高亮的选项。大量科研机构组织向拓荒者发布的寻物、采集数据任务,也很多是围绕着这个主题。

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高度发达的遗址星是符合最多人想象的星野基地该有的样子。

但事实是,真正能走这一条道路发展起来的基地真的太少了。

刷了无数视频的新入坑粉丝,和原本就是大荒站粉丝群成员的人们,很快都进入到同一个讨论话题之中。

看遍峰会开幕式的所有资料,一百多个最受欢迎基地的形象也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的轮廓。许多细节值得品评,而其中最让人欲罢不能的话题,果然还是对这所有基地发展前景的期盼与推测。

评估、对比,新老粉丝们聊得热火朝天、乐此不疲,一百个基地的资料也被从不同角度反复对比查看。

这一互动加深了粉丝们对这些星野基地的了解,也让他们开始对星野拓荒的整体情况有概念。

与理想相对应,看多了,就会发现现实委实有些惨淡。

除了少数像元泽基地这样真正意义上的遗址星,百大基地中,多数还是处在刚脱离生存危机的相似阶段。

它们也在开幕式后,被粉丝们赋予了一个新的名称——工业模板基。

工业模板发展套路下制造出来的基地,除了因自身星球种类而有所不同,共性更大。

工业化制造出来的结实安全区、没有特色的生产体系、难以跳脱出机械感的发展期待、甚至没有真正脱贫的现状。

和工业模板基对应的分类,则是文化潜力基。

文化潜力基可供讨论和想象的空间更大。

但粉丝们也都认可,工业模板基并不代表实力孱弱。

比如这次的前三名里,第二的长屏基地和第三的容易基地,都属于粉丝们认为的工业模板基。

按照星野管理局自己统计的星野拓荒成绩单,95%从星野反向供给到内野的产品,都是出自这一类的“工业模板基”。

不过也有人指出,这张成绩单里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比如,星野基地反供给内野的那些产品,大部分都是毫无特色的基础资源;其余能和“特色”沾边的产品,也更多是“星野拓荒意义感”大于其本身真正拥有的价值属性,几大出名的星贸公司都逃不脱这样的形象。

再比如,所谓的“工业模板”,本来就是星野管理局有意引导的结局,最明显的证据就是,那些现在等级更高、实力更强、成绩单更漂亮的基地,往往就是老老实实按照星野管理局给予的发展路线走,不断提升自己基地等级并获得了更多资源供给的“工业模板基”。

如果广大粉丝们对“工业模板基”的情况感到不满意,到底是星野领主们的问题,还是星野管理局的锅?

不过,这样的观点还没有在所有关注星野拓荒话题的观众心里达成一致。

很多人在加强对星野基地的了解后,也看到所存在的问题。

孕育七千母文明的辽阔星野,在大迁徙后就像陷入无尽的黑暗,只剩下军部在挣扎着,为国家守卫边疆。

这样的大环境里,现在只颤颤巍巍地点亮这一百多盏灯。

在边境安全、星兽潮、严苛的生存环境、恶劣的重污染环境等各种严重问题的夹击下,他们的坚持已经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