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聊的是弥月留在山上的师兄弟,雁轻就问他会在滨海市这边留多久,什么时候回去。
弥月就拿眼神瞟林青山。
林青山明知故问,“你看我干什么?想回山里?”
“想啊。”弥月一说起这个,就有一种屁股下面长草,扎得他坐不住的感觉,“大师兄要是找到了大祭司墓……肯定需要人手吧?”
“戚多他们都在呢,不缺你一个。”林青山慢悠悠的说:“而且哪儿哪儿都有你,戚多这些小的,什么时候才能出头?你也得给人家一个锻炼的机会,是不是?”
弥月,“……”
“你就在你师伯这里好好教书吧。”林青山摸摸他的脑袋瓜,“有个词儿叫与时俱进。如果咱们一直窝在深山里,技术、知识,甚至于眼界,怎么能做到与时俱进呢?”
他扫一眼弥月,及时的制止了他的辩解,“别提网络普及这种虚话。你上次在拍卖行里旁观人家那个选拔赛,你想想,这还只是私人性质的小比赛。当时拍的照片,有不少新产品吧?你在网络上看到过介绍吗?”
那倒是没有。
弥月蔫了。
他也知道,行业里小规模开始使用的新技术、新产品,这个是很难在网络上及时查到的。就算查到,也不会有亲自实践一下那么清楚明白。
“不光是你。”林青山说:“师兄弟们以后都要轮换着出来。我们不能跟外面的世界脱了节。当然,不一定都是送到学校里回炉,也有可能到外省市的研究所去交流学习,或者干脆就借调过去,工作上一年两年的。”
林青山停顿了一下,他其实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弥月这孩子被他从小养在山里,见得人情世故太少,有点儿被养傻了。
滨海这边的事情多,又乱糟糟的,各路鬼怪都在这里大显神通,正好可以给弥月一个受教育,长见识的机会。
弥月却在琢磨林青山的这个计划。
如果林青山对每一位学生都各有安排的话,那这件事就不是犀山研究所一家的事情了,势必要牵扯到其他的研究所,而且还得人家给面子,跟他一起协商着来安排——这就要看林青山个人的影响力和人脉了。
不过这是好事,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不同的研究所,这都是一件好事。弥月心里也暗暗的希望它能够办成。
“交流学习,”林青山说:“不光是学习同行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原因,是开阔你们的眼界。一千年前,中原大地上也不是只有灵犀山、临安、东京、燕云十六州……还有西夏、高丽、蒙古,再往远了看,还有西辽、吐蕃……”
弥月呆滞了一下,忽然有些明白过来林青山是什么意思了。
“历史从来都不是单线任务。”林青山捏了捏弥月的耳朵,“我怕你们窝在灵犀山上时间久了,会忘记这一点。”
弥月挠挠脸蛋,心里有种怪怪的感觉,仿佛灵魂都被他的话震动了。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一辈子,只要搞清楚灵犀山这片地头上的事儿就完满了。可是实际上,这么些年来,他的眼睛确实只盯着灵犀山了。
或许这样的专注,会让他成为研究犀山文明的专家。但是林青山说的是对的,犀山文明存在的同一时间发生在其他地方的各种事件,也并非与犀山文明无关。
是他的想法太窄了。
林青山笑着说:“说起这个,我就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经历过的一件事。这件事现在说起来,跟你我都有关系,但在当时,也只是考古界的一桩轶闻。”
这是要开始讲故事了?
弥月有些怀疑的看着他,“什么轶闻?”
林青山笑眯眯的开始讲故事,“那时候吧,我也还年轻着呢,刚参加工作,跟着自己的老师在山西那边参与一项考古工作。有人报上来,说发现了一座古代寺庙的遗迹。那个地方……让我想想。”
林青山思索了一会儿,“那个地方叫闵川,大约就是南北宋时期的平阳和东平之间吧,靠近太原的一个地方,我们赶过去的时候,发现那个寺庙修在山沟里,都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了,不过从建筑形制、装饰风格来判断,确实是北宋时期修建的。”
“前殿后殿都快毁完了,但寺庙一角的藏经塔保存的还算完整。当然了,这个寺庙都不知被多少人光顾过,能搬动的东西早就都没了,但藏经塔里有一些壁画。那个塔窗户非常小,几乎不进光,而且那个地区不干不潮,壁画保存的还是不错的。可惜大部分都被人划坏了。”
“我们在那个藏经塔的下面,又发现了一间地下室。这个地下室始终没有被人打开过,里面保存了许多珍贵的经书。”
车子停在了林镜家的门外,谁也没想到下车的事,弥月只顾着听林青山讲故事,雁轻也听的入了神。
“经书我们不太懂,这个有文物\局的人专门去研究。不过里面也有一些记载着当时的社会新闻的小册子,这个比较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