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延没有因为被周达非拂了好意就心生怨怼,他现在纠结的是周达非的真实想法。
以周达非的性格,他应该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像卢羽一样“直观”感受到他的能力;
他甚至可能觉得裴延的澄清本身就是另一种“手伸得太长了”的表现,他要靠自己让别人看见。
裴延在对话框里敲了几个字、删掉、再敲、再删掉,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可能周达非已经生气了。
周达非:「更重要的是,」
于是裴延微微眯起了眼,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想知道周达非心目中“更重要的是”是什么。
片刻后,聊天框内跳出了一行字,
周达非:「这会让你显得有点幼稚。」
“.........”
-
在裴延穷尽人力和资源为《左流》的拍摄精益求精的时候,周达非目前只有两个工作人员的《禁片之周》也在缓慢推进。
从春末开始,直到夏天结束,周达非都独自呆在上海。
丁寅去拉投资组班底了。而周达非的日常工作就是写剧本、画分镜,在投资有点眉目后间或见一些演员。
他们有对外招募,但更多来面试的演员是通过丁寅在圈内的人脉联系到的。
周达非会跟每一个演员聊,阐述自己在《禁片之周》里所想表达的故事,观察对方是否对此有兴趣、是否契合这个角色、是否有自己的领悟。
对于周达非这个级别的新人导演来说,他和演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相选择 并且更多的时候,他的位置是相对劣势的。
周达非能感觉到,尽管当初卢羽的话十分过激,可这其实代表了圈内很多人对他的普遍看法,只是大部分人会把偏见甚至蔑视放在心里。
一个骄傲的人会有很多事情无法承受,但一个更骄傲的人什么都可以承受。
周达非不会因为坐在他对面的演员略带探寻的目光就感到膈应,就像他早已不会为被卢羽骂、被其他人误解生气一样。
除了丁寅联络到的,周达非也试探性地联系了很多相对知名的文艺片演员。
向他们的工作邮箱或者经纪人的邮箱发邮件,绝大部分时候是石沉大海,偶尔能有一两个感兴趣的,能聊上两句。
八月的时候,丁寅拉到了一笔还可以的投资,这意味着《禁片之周》从一个空头支票变成了确实有面粉的大饼。
拉到投资后可以做的事情更多、更具体,周达非火速根据投资的数额做了预算,计算他们的各项基本支出和是否能有盈余 这将决定他们能租什么样的场地、能组什么样的班底、以及能请什么样的演员。
丁寅带着投资回到上海,“所以现在咱们就算正式立项了,可以正式签班底和演员了。”
“嗯,”周达非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能省的就省点儿。”
“摄影和剪辑我都可以自己来,我不需要工资。”周达非的对着预算表浑身都烧起了葛朗台之魂,“内景场地看看亲戚朋友家有没有能借用的。”
“还有,”
“对了!”丁寅忽然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连忙打断了周达非。
周达非有些不满,“怎么了?”
丁寅试探着道,“裴导那边...没有问题吧?”
周达非愣了愣。
裴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