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望明月 燕赵 4310 字 5个月前

何凌山没有答话,可那副神气显然是不认同这个说法。他端起那碗放在一边的药,用唇试了试温度,发现仍是温热的,便递给对方:“喝。”

“这是管家找郎中问来的偏方,除了让我吃苦头以外,再没有其他效用。”温鸣玉偏过头去,似乎连药的味道都不愿再闻:“他上了年纪,偏信这些也情有可原,你怎么也学着他来为难我?”

这般撒娇似的怨怪比责备更让何凌山无法招架,他也低头闻了闻手中的汤药,被弄得颇为手足无措,竟问:“真的没有用?”

原以为他会像许瀚成那样据理力争,没料到如此轻而易举就被动摇了,温鸣玉意外地瞥他一眼,道:“你当我还会像小孩子一样撒谎吗?”

何凌山仍是半信半疑,根据对方以往在此事上的态度来看,这句话实在很难教人信任。他犹豫一阵,忽然跳下床,对温鸣玉道:“我去问一问医生。”

语罢,真端着药出门去了,温鸣玉没来得及叫住他,眼看着何凌山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外,那串急促响亮的脚步声倒能很清晰地传进房间里。温鸣玉支着下巴听了许久,终于忍不住低下头,静静地笑起来。

几分钟后,何凌山又携着劈里啪啦的脚步声回到他身边,刚坐下便迫不及待地开口:“医生也说不需要喝这些。”

他的眼睛亮盈盈的,居然是比他这个不必再吃苦头的人更加高兴,温鸣玉捏了一下他的鼻尖,笑道:“傻子。”

何凌山却像得了夸奖一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抱着一只枕头趴在他身边,不说话,只专注地打量他,仿佛看他是一桩难得的乐趣。温鸣玉拿起那本放在身侧的书翻了几页,又转头看向何凌山:“是官衙那边的麻烦事?”

“别怪我讲扫兴的话,”见何凌山的嘴仍紧紧闭着,几乎把不情愿写在了脸上,温鸣玉收回目光,淡淡地说道:“我也会记挂你,你什么都不与我说,不是让我更担心吗?”

何凌山这才出声:“谁告诉你的,是不是许叔?”

温鸣玉没好气地捏他的脸:“我问你问题,扯上别人做什么,是我自己猜出来的。如今我与岳端明都管不了手底下的事,这样一个好机会,那些人绝没有放过的道理。近年以来华京颁过数次禁烟令,对烟土的管制越来越严格,他们想要整治谁,多半要在这个由头上做文章。说说看,那些人拿住了我什么把柄,让你忙得连见我一面的时间都没有。”

最后一句显然是玩笑话,可何凌山不敢把它当作玩笑,这个人一谈起正经事就格外有长辈的威严,致使他不得不老老实实地交代了前因后果。说完后,他一直垂着眼,先前处理那些事时的底气全部不见了,像是个踌躇满志交完考卷的学生,想得到夸奖,又更怕自己的一番见解在考官眼里全是笑话。

然而对方听完,竟也伏下/身,与他脸对着脸,微笑道:“你应对得很好,我该夸你才是,你怎么反倒心虚起来了?”

何凌山以为他特意问起这件事,总会有许多话要交代,谁知温鸣玉说完这几句,却坐起身,再度看起那本书,许久都没有与自己搭话。

他不解地靠过去,小声道:“你只想说这些吗?”

“既然你不想让我管得太多,我只好从命了。”温鸣玉一本正经地答道:“寄人篱下,合该学会看主人的脸色。”

这本该是句赌气的话,但经由温鸣玉口中说出来,倒让何凌山忍俊不禁,觉得这个人的小脾气亦是可爱的。不过如今的他不会像从前那样,老老实实地任由对方取笑了,闻言只道:“药可以不喝,但是不可以不好好休息。”

温鸣玉瞥了他一眼,很有些想教训他几句的意味,然而没等到开口,却被一阵叩门声打断了。何凌山先前就嘱咐几位佣人,让他们没有要紧事不要来打扰自己,也不知外头又发生了什么麻烦,让他们把门敲得这样急。

他唯恐温鸣玉会把人叫进来问话,抢先下了床,道:”我出去看看,要是遇上急事,晚上我再过来。”

温鸣玉怎会看不出他的小心思,仅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去。等到何凌山推开门后,等在外面的人似乎被他的脸色吓了一跳,匆忙呵一呵腰,压低声音道:“小少爷,秋岳公馆传消息过来,说是码头那边又出事了。警察截了一艘上午刚到的船,在里面搜出十几箱子的红土,现在正与咱们的人闹开了,金叔爷还……还说,这艘船是从邑陵来的,想问问您是怎么个说法?”

第九十六章

何凌山踏入秋岳公馆时,发现温家大大小小的干事竟然都齐聚在议事厅里,一眼望去,尽是乌压压的人头。然而聚集这许多人,厅中却半点也不吵闹,即便偶尔有交谈声,也是低沉短促的,气氛与众人的神情一样凝重。待到他现身,连那正在交谈的几人都不再开口了,许多双眼睛一齐望向他,他们显然都知道刚刚码头上发生的事,投注过来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带着质疑。

金仲铨坐在上首,脸色铁青,是唯一一个对他的到来视若无睹的人。先前陪同何凌山去警局的那名大干事见情形尴尬,主动起身对他点了点头,说道:“小少爷,您来得正是时候。那些警察我暂时打发走了,但眼下所有港口都被衙门封锁起来,恐怕他们不久之后就会起草搜查令,派人来这里调查。船是邑陵派来的不错,可是里面的货都被换过一批,这条水路向来只归您掌管,恐怕还要劳烦您查问一番了。”

他话音刚落,金仲铨便重重地冷哼一声,道:“什么‘劳烦’?谁惹的祸,就归谁一手收拾,事后再问罪,这是旧时传下的规矩。难道凭他是三爷钦定的弟子,就可以格外宽待吗,没这种道理!”

有这位声望极高的老人先开口,其余打算声讨何凌山的人胆气大增,附和道:“是啊,三爷才是真正的当家,出了这样大的事,理应请他出面,不做什么,就算指点几句也是好的。如若三爷当真病得不能起身,也让我们这些做下属的去探望一回,见不到三爷,我们还怎么安心?”

还有人道:“这里是温家,又不姓何,所有事体,不能由您一个人说了算吧?”

他们越说越不像话,许叔和喊了数次安静都毫无成效,其余几位大干事要么低头抚摸手上的戒指,要么衔着一支烟吞云吐雾,全然一副置身事外的态度。许叔和只恨此刻站在这里的不是堂兄,没有许瀚成的威势与大嗓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假装听不见他说话。他看向何凌山,却发现这位小少爷依然安静地坐着,一手搭在交叠的腿上,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膝盖,样子闲适又无聊。

那些声讨他的人逐渐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一同攥住何凌山,全部在向他讨要一个解释。

“邑陵运来的东西出了岔子,的确是我的过失,我会尽快给各位一个交代。”何凌山终于道:“我虽不姓温,可温先生既然把所有事交托给我打理,那现在你们要做什么、怎么做,当然由我说了算。”

他一抖手腕,一枚被丝线拴住的小巧金印从他袖中坠下,悬在他细长的手指间摇晃。他把那只手摊在金仲铨面前:“认得这个吗?”

金仲铨不悦地捏起印章,稍看片刻,便扬起眉毛:“三爷的印?他连这个都交给你了?”

“温家一切的文书、合同,都要盖过这枚印才能生效。温先生将它交给我,即是许可我往后所做的每一件事。”何凌山收拢五指,把印攥进手心里:“各位明知现在当家的人是我,却仍然坚持要见温先生,是觉得我说话不够有分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