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后走,就是一些比较普通常见的作品了,玻璃灯、玻璃花束、玻璃风铃等。
“蒂芙尼玻璃。”黎听停留在一个作品前。
许寄跟在身旁,“我在教堂里见到过,那些玻璃窗?”
“嗯,”黎听笑了笑,“手工镶嵌式彩色玻璃因为比较贵,所以一般用于大型艺术空间和教堂等。”
许寄凑近了一点,不同颜色的玻璃组合在一起拼凑成对称规则图形,饱和度很高,很鲜艳,一大片的看起来非常抓眼,“怎么做的?”
黎听:“首先要设计,按照设计的图案,手工切割出一片片的彩色玻璃,将玻璃打磨后,再用铜皮包边,最后用锡条把玻璃焊接起来。”
两人继续往里走 ,他们注意到,在大概五十米开外的地方,有一堆学生聚集在一个作品前。
许寄不知道,但黎听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他的作品。他原本渐渐放松的心情又紧张起来了,许寄越接近,他的心脏就蹦得越快。
许寄看起来真的对玻璃艺术很感兴趣,每一个作品都细细看过去。
终于,许寄在他的作品前停住了脚步,“嗯?这里好多人。”
黎听太紧张了,所有听觉都只为许寄一人服务,以至于没听见学生们一声接一声的赞叹。
等了一会,前一波学生散去,作品逐渐暴露在许寄面前,他不由自主地驻足,满眼都是这巨大玻璃。
这是一个将近三米高的作品,是所有作品里最大的。
像滔天海啸冲破窗户、时间凝固的一瞬间,又像玻璃被冲破后碎掉的现场,无数张碎玻璃张牙舞爪地定格在半空中。
许寄站在底下,有种真的即将被洪水吞噬的即视感。
碎玻璃淌在地上,蓝与青完美融合,白色的玻璃裂开纹路宛如被卷起的海浪,破坏又冲击,让人产生出奇妙的视觉幻象。
大海凶猛的一面就这么被装进了这一个小小的世界。
全部看下来,每一个作品累计的感受都不如一眼看到这个作品来的震撼多,作者是谁?许寄眯了眯眼睛,去看底下的署名。
作者:黎听。
“哇……这个好牛!”
“原来玻璃还可以做成这样的吗?太厉害了。”
“能拍照吗?我想发朋友圈。”
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每个人交谈的声音都传进了许寄的耳朵里。
他足足看了那个名字半分钟。
这一刻,他对黎听的实力与优秀有了一个最清晰的认知,不再像一开始做海洋球那般模模糊糊,而是宛如实质般。
不是只会做些表面的商家,而是真的艺术家啊。
“诶,黎听,”许寄转过头,对他笑道,“你会出名的,别着急。”
与此同时,黎听的心重重落地,他长发被风吹得飘扬,也缓缓露出一个笑,“承你吉言。”
艺术学院内部还有书法和油画的展示,占了两三层楼,两人花了一个多小时逛完,接着回了趟宿舍。
“你要在这里还是跟我去酒店。”许寄问。
正在收拾行李的黎听手一顿,“你不想我去?”
“不是,”许寄笑了笑,“这不是确定一下,怕我自作多情了。” ?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