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别生气,我说正经的。”
“哼!爱说不说,当我多担心你。”
许少主很不想买账。
顾书成见状低声发笑,脸埋在他颈间磨了磨,“修祈,说真的,不管你除了什么事,如果我救不了你,那我一定陪着你。”
许少主脸上有些红意。
一半是刚刚给气的,而另一半……则是他不想承认的原因惹的。
“喂……我在牢里呆了这么久,身上的味道自己都受不了,你抱那么紧做什么?”
比起许少主来,顾书成这牢狱之灾来得一点不冤枉。
上次太后嘱陆赞彻查美人皇帝遇刺之事,陆赞折腾一番,也真给他拿住了其中一名刺客。再严加审讯之后,那个刺客供出幕后主谋。这主使之人乃是平楚王顾莅,以滇南地域封王。
藩王的日子一贯逍遥,天高皇帝远,他便俨如一方皇帝。只怪近年来美人皇帝和太后都有削藩之意,一些政令的颁布也开始着手限制藩王势力。而在各地藩王当中,太后和美人皇帝最忌惮的就是淮西王与平楚王,因此对这两地的关注也不尽多些。
朝廷有意削藩,各地封王纷纷有怨言,但因各股势力相互制衡,彼此都未有大动作。谁料此次太后寿辰,各地入京进贺,这平楚王却沉不住气了,竟设计刺杀美人皇帝,还因此将顾书成牵连了进去。
太后娘娘一开始对淮西滇南两地就不放心,这些年顾定睿执掌朝政,羽翼已丰,削藩的时机已有,缺的只是师出有名。
眼下牵扯出刺杀这桩事,太后虽然明白主使之人并非顾书成,但机会难求,她好不容易抓住这两处的把柄,怎能白白放过。便命陆赞严审,让那刺客招供时捎带上了淮西王。
要治罪,顾书成自然是首当其冲。
太后娘娘计算得好,但却过不了自己儿子那关。
顾定睿有意削藩,对淮西滇南两地也同样忌惮,但对于顾书成,他还是有些舍不下,后来再与顾书成定了赌约,便硬生生插手,以削藩一事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为由,把事情暂时压了下来。而那刺客仍旧扣押在重狱之中,他的供词也留待时机成熟之时再用。
太后娘娘因为美人皇帝的坚持放了顾书成一马,但又为了绝美人皇帝的念想,同时将淮西王一脉招揽,便将主意打到了霓裳郡主和顾书成的婚事上面。可不料顾书成丝毫不领情,抗旨拒婚,最后逼得她下狠手。
先前她唤陆赞来为顾书成解惑,无非是利用那刺客的“供词”罗列顾书成若干罪状,将顾书成下狱,更借此向淮西滇南两地发难。到时候顾定睿再有不舍,也是骑虎难下,不得不为。
这方太后将顾书成下了狱,那边顾定睿得了信,片刻不敢耽搁,急急忙忙就赶了过来。
太后寝宫里燃着香,佛笼前一层层明黄绣龙凤的垂帐落下,顾定睿急切赶到最里面,敷衍式地跪安行礼之后,就直截了当开口。
“母后,您答应过儿臣的事情为何不算数?”
太后背对着皇帝,将三柱香插入香炉中,又双掌合十拜了几拜,才伸手让钟萃女官扶她起身。
“皇上想说什么,哀家全都明白,但哀家给过顾书成机会,是他自己不珍惜,怨不得哀家。”
顾定睿对着太后的背影,看不见太后脸上表情,但这是他的生身母亲,只听她的语气,顾定睿就知道她主意已定,绝对不会轻易更改。
“不管怎样,母后如此草率将顾书成下到狱中,叫朕如何向淮西王交代?”
太后由钟萃扶着转身往外走,顾定睿也跟了出去。
“不知道怎么交代,就不交代。顾书成胆敢与平楚王勾结,行刺我的皇儿,哀家还要问他们要一个交代。另外……皇上别告诉哀家,你没有削藩之意。如果没有,你这些年的准备又算什么?”
顾定睿急道:“儿臣已经说过,削藩一事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母后如此作为,令儿臣很困扰。”
太后兀自落座,又向钟萃挥手示意了下,那女官会意,转身到屋中取了样东西来,顾定睿一看,原来是乌木托盘上一只白色瓷瓶。
“不管怎样,现在顾书成人已经在狱中,即使皇上再度放了他,但能否保证他不会因此生怨。回了淮西之后,他将此事对淮西王一讲,皇上又该如何收场?到时候事情在众人口中一传,淮西王再与平楚王顾莅结盟……那时损伤的不只是皇上的声誉,更是祖宗社稷的根基。”
顾定睿脸色灰败,太后此举无非是想造就木已成舟的局面,让他骑虎难下,不得不拿顾书成开刀。